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逼上梁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97 逼上梁山

京剧剧目。取材于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林冲的故事,并参照宋代宣和年间历史资料,以及多种戏曲作品编写而成。1943年创作于延安,初稿作者杨绍萱,演出本经刘芝明、齐燕铭等加工修改。全剧26场(1944年改为27场)。重点描写林冲故事,突出表现了劳苦群众不堪封建统治者压迫,纷纷起来聚义造反的现实。该剧在思想上与前代所有同一题材的戏曲作品有根本不同,作者尝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重新认识历史、处理历史题材。毛泽东观看该剧演出后,认为“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该剧推动了京剧改革运动的发展。

逼上梁山

成语。宋朝许多百姓和下级官吏,被封建官府逼迫投奔梁山。后用以比喻民众被迫进行反抗或被迫采取某种行动。梁山:指梁山泊一带地区,相当于今山东梁山、郓城等地。是北宋末年宋江领导农民起义的根据地。

《逼上梁山》

京剧新编剧目。1943年杨绍萱、刘芝明、齐燕铭等根据《水浒传》和传统戏曲编写。同年由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大众艺术研究社”首演。全剧原共26场,后改为27场。讲的是宋朝时,80万禁军教头林冲,不堪忍受高俅等的迫害,最终投奔水泊梁山农民起义军的故事。演出得到过毛泽东的高度评价,称此剧是“旧剧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

《逼上梁山》

京剧剧目。由杨绍萱、齐燕铭、金紫光等人创作于1943年底至1944年初。本剧是延安中央党校的同志们根据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遵照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进行京剧改革的一个成功尝试。剧作根据《水浒传》第七回至第十一回林冲的故事改编。它突出的特点是把被“逼上梁山”不仅仅看做是林冲个人的遭遇,而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命运,把林冲与高俅的冲突看做是主战与投降两派的政治斗争。并且第一次把农民——这次农民运动的真正主角搬上了舞台。这就构成了一幅北宋末年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的乱世写真图。剧作超出了单纯歌颂林冲英泽东同志1944年1月9日看了演出后,亲笔为本剧编导写了祝贺信,给剧作以充分的肯定。剧作曾在全国各地剧团上演,并被豫、晋、汉、滇、昆等多种剧种移植,影响遍及全国。

逼上梁山

梁山:在今山东省梁山县境内,附近地区为古梁山泊,地势险峻。北宋时期,宋江、林冲等被官府逼迫而造反,曾以此为根据地(据《水浒传》)。后以逼上梁山喻迫不得以做某种事情。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