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道教音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道教音乐

道教在斋醮等宗教仪式上使用的音乐,又称“法事音乐”或“道场音乐”。道教中人认为在求乞福佑的仪式中,音乐有感化神灵之作用。大型斋醮活动的音乐,是独唱、合唱、道白、独奏、合奏、舞蹈的交错配合,同仪礼和祈禳符咒等术结合在一起。器乐形式多用于法事的开头、结尾,唱曲的过门及队列的变换、禹步等场面; 声乐形式则是斋醮的主要部分,其声乐体裁主要有“颂”、“赞”、“步虚”、“偈”等格式,道教在有关斋醮科仪典籍中,涉及演唱的多用“吟”、“咏”。道教音乐的体裁形式一般是一首歌,结构为上下句式或起承转合的四句式,大型的曲调则有多段,是一种一腔多用的组合变化形式,在法事中,有效地表现不同的神界意境。有关道教音乐目前所能见到最早的记载是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 (415) 寇谦之所得的“云中音诵”,即“华夏颂”、“步虚声”。至唐,道教备受帝王崇拜,道教音乐也有较大的发展,高宗令乐工制作道调,武后曾一度改名内教坊为云韶府,玄宗则亲自研究道教音乐。北宋时,出现了道教音乐的谱集《玉音法事》,所载唐宋道曲50首。明代,道教音乐更加规范化并进入定型阶段,成祖时,又有一部道教音乐谱集《大明御制玄教乐章》问世,其中记录道曲14首。明代道教音乐承袭传统之旧乐,又吸收了民间音乐的养料,所制的新道曲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明末以后,道教衰落,但是民间的道教活动仍然很流行,尤其在南方诸省农村中,其势头一直延续到本世纪40年代末。道教音乐对中国民族音乐乃至民间习俗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