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2.“一包三改”的发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一包三改”的发展“一包三改”也像家庭联产承包制一样,在很短的时间一泻千里,覆盖全省。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如何解决厂长经理负盈不负亏,企业内部不同岗位人员如何联绩计酬等,制度还不完善。为此,各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无锡市创造了“三制配套两级核算”(即厂长目标责任制、企业内部岗位责任制、财务审计制和厂、车间两级核算);盐城郊区伍佑镇创造了 “四联四清”(即生产工人联产计酬,按产品定额件件清;供销人员联销计酬,按专项承包笔笔清; 技术人员联效计酬,按革新项目项项清;管理人员联绩计酬,按职责实绩月月清)。这一系列措施的贯彻落实,有效地深化和发展了 “一包三改”内涵。1991年,省委、省政府总结了吴江市铜罗镇“生产要素承包、资产滚动增值”和锡山市东亭镇“一调二改三提高”的经验,并分别在吴江和锡山市办了三期全省乡镇长培训班,推广了他们的做法。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