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邹韬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03 邹韬奋1895—1944记者、政论家、出版家。原名恩润,笔名韬奋。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26年接任 《生活》周刊主编,首创短小精悍的“小言论”谈论社会问题,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争取民主政治,刊物发行量高达15万份,创中国杂志发行量记录。1933年1月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执行委员。同年创建著名的生活书店 (生活出版合作社)。1933年7月出国,对欧、苏和美国社会进行考察,所写旅行通讯辑为《萍踪寄语》共三集。1935年回国,先后在上海、香港创办 《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等,并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简称救国会)执行委员。1936年11月,因宣传抗日,要求民主,与救国会其他六位领导人被国民党当局关押(世称“七君子事件”),引起全国关注。1937年出狱后,先后创办《抗战》、《全民抗战》等多种刊物,被聘为人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去香港,复刊《大众生活》,继续为争民主和抗日奔走呼号。之后到苏北解放区考察。1944年7月24日因癌症在上海逝世。著译另有《小言论》 (多集)、《萍踪忆语》、《经历》、《读书偶译》、《抗战以来》、《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等多种,后辑为《韬奋文集》。 邹韬奋见“新闻”中的“邹韬奋”。 邹韬奋1895—1944中国新闻工作者、出版家。原名“恩润”,江西余江人。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从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工作。“九·一八”后积极主张抗日。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大同盟,后被迫流亡海外。1935年回国后,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年被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同年6月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旋改《生活星期刊》,迁上海出版。11月与救国会其他领导人沈钧儒等六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抗战开始后获释。其后曾创办《抗战》,主编《全民抗战》。皖南事变后出走香港,复刊《大众生活》。香港沦陷后,辗转广东东江游击区、苏中苏北解放区等地。1944年7月24日因患癌症病逝上海。同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接受他遗嘱中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共党员。著作有《韬奋文集》。 邹韬奋邹韬奋 (1895—1944),记者、散文家。原名恩润。江西余江人。1921年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曾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1926年主编 《生活》周刊,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5年在上海、香港创办 《大众生活》 周刊、《生活》 日报,并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工作。1936年与沈钧儒等六人遭国民党政府逮捕,时称 “七君子”。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在武汉、重庆、香港等地主编 《抗战》、《全民抗战》、《大众生活》 等刊物,为团结御侮、争取和平民主呼喊奔走。1942年到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1944年病逝于上海,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主要作品有《小言论》、《萍踪寄语》、《韬奋漫笔》 等。有 《韬奋全集》 (14卷) 行世。 邹韬奋中国记者、出版家。1895年11月5日生。江西省余江县人。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23年进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后任主任,负责编辑《教育与职业》月刊和《职业教育丛书》。1926年10月接办已创刊一年的《生活》周刊,任主编,销数15万份,为当时杂志之冠。1932年7月成立生活书店,主持该店工作。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宣传抗日救亡。1933年1月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任执行委员。1933年7月流亡国外,撰写大量通讯。先后到欧美、苏联等国考察。1935年8月回国,1936年3月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1936年8月回上海,出版《生活星期刊》,不久遭禁,同年11月被捕入狱,时称“七君子”事件。1937年7月获释。同年8月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11月迁武汉出版。1938年7月该刊与《全民》周刊合并,改称《全民抗战》,10月迁重庆出版。同年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所办刊物和书店被查封。他愤然辞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职务,3月出走香港,5月恢复《大众生活》出版。12月香港沦陷后,回广东东江游击区。1942年12月到达苏北抗日根据地。1943年因病赴上海就医。1944年7月24日病逝。中共中央根据他生前申请,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著译有《韬奋全集》14卷(前10卷为著作,后4卷为译作),近800万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