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州商代遗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郑州商代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以二里冈期商文化遗存为主的遗址。面积2500万平方米。距今约3400年左右。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始于1950年。主要遗存有城垣、制铜、制陶、制骨等手工业作坊,房基、窖穴、水井、窖藏、墓葬,以及大量的陶、青铜、石、骨、蚌、玉、原始瓷及象牙等器。城垣位于遗址的中部(详见“郑州商城遗址”条目)。手工业作坊就分布在它的四周。制铜作坊有两处:一处以铸造铜钁为主,一处以制造镞、刀为主。两处的共同点是均伴有房基、窖穴、水井、壕沟等遗迹,并出土许多与铸造铜器有关的坩埚碎块、木炭屑、陶范碎块及铜渣、铜器等。制陶作坊内发现的遗迹包括14座陶窑、工作台面、水井、窖穴、壕沟及小型房基,大量陶片,制陶用的拍、杵、印模及废陶器等。制骨作坊遗存的有割过的骨料废料,制成和尚未制成的锥、刀、镞、簪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所用的骨料中,包含有人的肢骨。出土的陶器数量最多:有斝、罐、鬲、甗、大口尊、豆等器,及羊、虎头、龟、鱼、猪、人坐像等雕塑品。陶器表面常饰有各种纹饰,如饕餮、夔龙、云雷、圆圈等。此外,在大口尊的口沿上,还常有刻画的陶文与记号。青铜器主要有礼器、工具和乐器三类。品种包括鼎、罍、尊、爵、卣、刀、铲、钁、鱼钩、戈等。其中在杜岭铜器窖藏中出土的一件饕餮纹方鼎,高100厘米,重86.4公斤,是遗址中最大的一件青铜礼器。在城东南的窖藏中出土的饕餮纹大圆鼎和提梁卣等是遗址中首次发现的器物。遗址中还出土了相当数量的卜骨,刻字的有三片。郑州商代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商文化的渊源,商代中期文化特征,古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等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1961年,此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州商代遗址位于郑州市区内,于1950年发现,面积25平方公里。1955年在遗址中部又发现一座早于殷墟的商代早期城市遗址,包括有城垣、炼铜工场、制骨器工场和制陶器工场。城垣周长近7公里,是商王朝重要的都邑之一。城墙内外挖掘出大量房基、地窖、壕沟、水井、墓葬及铜、石、骨、蚌、陶、玉、瓷等器物,均属商代前期的遗迹和遗物。在城内东北部,发现了大面积的带有柱础、柱洞的商代夯土台基遗迹,极有可能是宫殿遗址。1974年又在西城墙外出土两件大型铜方鼎,高分别为1米和0.87米,是商代前期铜器中罕见的艺术珍品。在此出土的商代瓷尊也是中国最早的瓷器。郑州商代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商代奴隶社会的发展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现这些出土文物大部分珍藏在河南省博物馆,还有一部分保留在商城遗址管理部门。 郑州商代遗址位于河南郑州市区。面积25平方公里。遗址中发现一座周长7公里的城垣,属早于安阳殷墟的商代前期的遗址。发掘有大量的夯土房基、地窖、壕沟、水井等遗迹,和铜、石、骨、陶、玉器等文物。参见“考古学”中的“郑州商代遗址”。 郑州商代遗址商代重要遗址。位于河南郑州市区及郊外。面积25平方公里。1950年发现后已经大规模钻探、发掘。碳-14测定年代约公元前1500年。遗址包括郑州商城铸铜、制陶、制骨等手工业作坊址,墓葬、窖藏等遗迹和大量青铜器、陶器、石器、骨器、原始瓷器、蚌器、玉器、象牙器等遗物。 郑州商代遗址商代前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区。1950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发现,同年起开始发掘,至今延续不断。年代为前1500年左右,早于以安阳殷墟为代表的商代后期文化。它的发现,对于探讨商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中国早期城市的特点等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