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酸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酸雨suanyu

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由人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酸雨使土壤酸化,活性铝离子的毒化作用增强,可仰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并使土壤中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淋失,导致土壤贫瘠化。酸雨可直接伤害植物的新生芽叶,影响其发育成长,严重时枯死,造成大片森林死亡。在酸雨的长期作用下,流域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元素,不断在酸化的江河湖泊中集聚,毒害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 水源酸化后,由于金属的溶出,还会对饮用者的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金属结构、油漆,对古代建筑的危害极大。目前,酸雨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在北欧和北美已相当严重,我国西南地区的酸雨危害也日益加剧,且有向东南地区扩展之势。

酸雨suanyuacid rain

由于排入大气中的酸性污染物质增加, 形成的pH值小于5.6的降水。酸雨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

降水酸化的基本过程


酸雨是环境污染的一个突出问题, 它会导致河流和湖泊的水质变酸, 从而影响生态系统, 当水质酸化到pH值为5时,水中各种无脊椎动物会明显减少; pH值4时, 水中的鲑鱼类死亡。酸雨也可使土壤变酸,并降低土壤肥力, 恶化作物生长的环境。
20世纪50年代,北欧各国就对降水酸度开始监测,以后发展为全球性的环境保护研究。对中国各地的降水化学成分的分析表明, 酸雨污染现象已在不少地区出现。据1981~1983年观测,降水的pH低值多出现在南方地区, 重庆为3.32, 贵阳为3.70,武汉为3.73,广州和苏州为3.80。酸雨出现的频率也是南方高于北方,长江流域以南高达30%, 黄淮流域以北, 一般低于10%。世界许多国家均开展酸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据观测, 美国东部、加拿大东部和西欧广大地区,降水的年平均pH值为4.0~4.5。自1960年以来,北欧地区雨水的酸度, 平均每年约增加1%。1973~1978年间, 日本东京地区降水的平均pH值为4.2。1980年3月在挪威召开的国际酸雨会议指出,硫和其它污染物的大气漂移, 已使北美和欧洲一些中和能力很低的河流严重酸化。

酸雨acid rain

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的酸性沉降物。纯净的雨水呈弱酸性,当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浓度增高时,使雨水的酸度增大,形成酸雨。这是一个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是大气受污染的表现,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很大的危害。
矿物燃料的燃烧,将大量污染物(硫化物、氮化物)排放进入大气,在氧化剂(过氧化氢、臭氧)、催化剂(铁、铜、镁、钒)作用下生成酸酐遇水形成酸,随雨、雪等降水过程返回地面。酸雨降落地面后若得不到中和,就会使土壤、河湖酸化,森林、农作物受害。水体被酸化会使水中有毒物质(铝、铅、铜、镉、汞)的溶解度增大,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酸化水体中溶解的铝进入食物链,被人食用会导致患老年性痴呆症。土壤被酸化会使盐基损失,营养贫化,活性铝和某些重金属的活性度提高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产量降低。林地被酸化会使林木根系受害,导致森林落叶,甚至枯萎和死亡。不同的植物对酸雨危害的敏感性不一样。酸雨对森林,特别是对针叶林的危害比对农作物明显,这是因为针叶林的树冠拦截降水量多于阔叶林。蔬菜类作物受害大于大田作物,双子叶植物大于单子叶植物,豆科作物大于禾本科作物,块根类作物大于叶菜类作物。此外,酸雨对建筑物、金属结构、油漆、雕塑像等都有腐蚀作用。
随着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酸雨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上一些地区(如北欧南部和北美东部)降水的pH值下降到5以下。据统计全世界每年二氧化硫的总排放量是0.75~1.0亿吨,氮氧化物是0.5亿吨。中国1982年对23个省市进行了酸雨调查,有20个省市发现了酸雨,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重庆、贵阳受酸雨污染最重; 重庆曾降过pH值为3.6的酸雨,雨后全市范围的水稻秧苗发黄。防治酸雨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酸雨

见“环境科学”中的“酸雨”。


酸雨

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为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危害极大。最早引起注意的是酸性降雨,故名。现多称为酸性降水。酸的成分主要是人为排放的SO2和NOx转化成的硫酸和硝酸。

酸雨acid rain

又称酸性降雨、酸沉降、环境酸化。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是大气污染的表现形式之一。酸雨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发生光化学反应后最终生成硫酸和硝酸,溶于水汽中,从而使雨水酸度增高。其中硫酸对雨水酸度的影响约占70%,硝酸约占30%。大气颗粒中的铁、锰等元素是成酸的催化剂。酸雨可使土壤、湖泊、河流酸化。当水的pH值降到5以下时,会严重影响鱼的繁殖和发育。酸雨也能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土壤中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酸雨还会伤害新生的叶、芽和腐蚀建筑物等。饮用酸化了的水,对人畜健康有害。酸雨是世界性污染问题。中国由于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大,受酸雨危害的地区较多,尤以西南地区的贵阳、重庆为严重。

酸雨Acid Rain

含有硫酸和硝酸、超过正常酸度的降水(包括雨、雪、冰雹、霰)。浓度通常用pH值来测定。数值越小,酸性浓度越高。成因一般是工厂、电厂、汽车等燃烧煤、石油或瓦斯等释放出的氧化硫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产生硫酸和硝酸后,随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降落到地面而形成。危害很大,摧残林木,使土壤酸化,影响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生长,还会腐蚀建筑物等设施的外表。在加拿大,受酸雨侵害最严重的地区为东南部。加拿大的林业总产值高达200亿加元,所以,治理酸雨对林业的危害、防止林业减产对加拿大来说至关重要。防止酸雨的措施包括使用低硫或无硫燃料、采取气态降硫工艺、节能或采用替代能源。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由于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大降低。近年来,加拿大政府还和邻国签订一系列共同防止酸雨、降低污染的协约。

酸雨

通常指含大量二氧化硫的烟气在大气中逐渐氧化成酸性氧化物后,再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成雾状的硫酸,并随雨雪一起降落下来,包括液态的酸雨、气态的酸雾、固态的酸雪和酸雹。它是大气遭受严重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中还可能含有硝酸、盐酸等酸性物质,成分复杂,其PH值小于5.6。酸雨形成的过程,一般是从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进入大气开始。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少部分来自大自然,如火山喷发、动植物腐败,海水蒸发等散逸出的含有酸性物质的气体; 大部分来自人类活动,如燃烧煤和石油等化学燃料的汽车排出的尾气、某些工业产生的烟气、排出的废气。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和生活耗能的不断增加,全世界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已超过6亿吨。酸雨对湖泊、森林、农作物、建筑物、鱼类及各种生物都是有害的。某危害是使土壤、河湖酸化,腐蚀建筑物及其他人类的设施的外表,影响动植物的繁殖和人体健康。酸雨是由瑞典气象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发现的。1956年酸雨中心出现在英格兰的东南部,法国北部和波兰。3年后,中心地带的酸雨变得更酸,其影响范围也在扩大。到60年代中期,美国也出现了酸雨。70代在美国东北部、斯堪的纳亚半岛、日本、丹麦和加拿大等国的大部分地区均出现酸雨,其PH值为4—4.2之间。之后,拉丁美洲、东南亚、中东和远东地区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的兴起,也形成新的酸雨中心。1979年3月,在中国贵州省的松桃县和湖南省的长沙等地也发现酸雨,PH值为4.8。解决酸雨危害的根本途径,在于彻底消除大气污染。

酸雨

湖南已成为中国最严重的酸雨区之一。大气降水PH值小于5.6的等值面积不断扩大,降水酸性继续升高。酸雨频率逐年增加,进入九十年代后居高不下。最严重地区以长沙为中心,北起岳阳南至郴州的湘江流域和以洪江为代表的湘西南广大地区。湖南酸雨属典型的硫酸型,各地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是主要致酸前体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由于春夏两季湖南主要受太平洋、印度洋气流影响,而西南区域为中国酸雨较严重地区,致酸物质随气流输入省境,因此酸雨的产生受到中尺度和大尺度输送的影响。湖南地形的东南西三面高,大气扩张不易,二氧化硫在空中停留时间相对较长,易形成酸雨。湖南省域土壤又多为酸性,对酸雨的缓冲触力小,降水酸性将继续升高,酸雨区面积将继续扩大。

酸雨

含有一定数量酸性物质(如盐酸、硫酸、硝酸、碳酸)的自然降水。其酸碱度用pH值表示,pH值7为中性。pH值小于5.6的自然降水即为酸雨,pH值越小酸性越强。欧洲酸雨pH值曾达2.1;美国酸雨的pH值曾平均达4.0~4.4。酸雨对建筑物和农作物等有害。在欧洲山区还发现,有的地区雪水比雨水污染物多3倍;酸雾的酸度是同地区酸雨的10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20 5: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