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释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释菜古人入学时以苹藻之属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礼仪。据《礼记·月令》记载: 仲春之月上丁,命乐官之长乐正教习舞之前,先以释菜之礼告先师。据 《周礼·春官·大胥》记载:周代置大胥职官,春季入学时,大胥职掌以芹藻苹蘩之属祭奠先师。郑玄认为释菜亦称作舍采。舍,即释也;采,读为菜音。始入学,必释菜,礼先师也。菜,苹蘩之属。入学释菜的记载还见于《礼记·文王世子》:“始立学者,既兴器用币,然后释菜。”《新唐书·儒学传上》孔颖达: “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 释菜古代的尊师之礼。“释菜”始见于《周礼·春官·乐师》: “入学春,舍采,合舞。”这是讲古代卿大夫的儿子到了12岁,身高大约到古制五尺以上,就要入学宫学习礼乐。礼乐与舞是不可分的,始入学,首先学习列队和节奏,这就是合舞。而合舞之前,要先行舍采之礼。“舍采”就是用苹蘩等菜来敬老师。释菜礼的用意在于: 表示对先师的恭敬,表明自己诚心诚意学习的心迹。既有忠信,何必厚礼,敬师之礼,释菜而已。古时释菜礼分为春秋二祭,其仪式皆用 “释奠”礼,但仪式上不用牲牢币帛。 释菜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亦称“释菜礼”。《礼记·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郑玄注:“将舞,必释菜于先师以礼之。”明清新录取的府、州、县学生员入学时所行谒先师礼,亦包括释菜一项。参见“谒先师礼”。 释菜古代敬师礼。据应劭《风俗通义》载:“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粒,藜羹不糁,而犹弦琴于室。颜回释菜于户外,……”“释菜”始见《周礼·春官·乐师》:“入学春,舍采,合舞。”古代卿大夫之子十二岁,身高约古制五尺就要入学宫学习礼乐。礼乐与舞不可分。开始,学习列队和节奏。即“合舞”。合舞之前要先行舍采之礼。郑玄解释:舍即释也,采读菜。始入学,必释菜礼先师也。菜,蘋蘩之属。“舍采”就是“释菜”,是用蘋蘩等菜来敬老师。《风俗通义》所说的“颜回释菜于户外”,是说他在孔子困于陈蔡,连饭也吃不饱时,还在门口行释菜之礼,表示自己仍要就学于老师,不以老师的处境艰难为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