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重阳立教十五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重阳立教十五论道教著作。简称《立教十五论》,金·王重阳撰,一卷。书分《住庵》、《云游》、《学书》、《合药》、《盖造》、《合道伴》、《打坐》、《降心》、《练性》、《匹配五气》、《混性命》、《圣道》、《超三界》、《养身之法》、《离凡世》十五篇,皆言简意赅,而包摄全真教旨、教制、内丹大道与功法等,为全真教立教之纲宗、学道之指南。大旨谓道伴须择明心、有慧、有志之人,相与修学,并云游访道,参究性命;读诵道书当穷其本意,不贵记多念广;修炼以调心打坐为入手,以性命混合为要诀。所谓打坐,“须要十二时辰行住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动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令心湛然不动,冥冥杳杳,无内无外,无丝毫念想,并匹配五气聚于中宫,使三元攒于顶上,神气混合而结大丹。所谓养身,乃养法身,而非肉身。所谓超离凡世,乃心离而非身离。“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诸境即超色界,不着空见即超无色界。”身寄于尘世,而心超出三界,有如莲之根在淤泥而花在虚空,是谓得道。载 《道藏》第九百八十九册。 重阳立教十五论道教典籍。作者一说是金代著名道士王重阳,一说是王重阳之弟子据其语录编纂而成。王重阳(1113—1170),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改名世雄,字威德。入道后,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早年为儒生,金天眷初年应武选,中甲科,任气好侠,不治家业。据传于四十八岁时在甘河镇遇仙,得修炼真诀,悟道出家,在终南山筑墓穴居,自称居处为“活死人墓”。金大定七年(1167)抵山东,先后在文登等地建立三教七宝会等,收马钰等七人为徒,并题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所居为全真堂,凡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全真道因而得名。王重阳即全真道之创始人。 重阳立教十五论道教书名。金道士王重阳著。1卷。阐发全真道立教之宗旨、组织及养身炼性之方法。其中包括住庵、云游、学书、合药、盖造、合道伴、打坐、降心、炼性、匹配五气、混性命、圣道、超三界、养身之法、离凡世等十五事,故称“十五论”。内容近佛教,与传统道教的长生不死、白日飞升等思想不同。书中融合道、释、儒三家思想,提出“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性命是修行之本”;倡导“心如泰山,不动不摇”的清修;不尚箓,不事黄白之术。收入《道藏》第989册。 重阳立教十五论chongyang lijiao shiwulun宗教著述。一作《立教十五论》。阐述全真道宗旨、组织及修炼方法准则的论著。一卷,凡十五目。金王喆(重阳)撰。约成书于金世宗(1161~1189)时期。全书概述了王重阳创立全真道教的基本思想,共论15题目,大致规定了全真道的宗旨、性质及其修持内容。15论目依次为:住庵、云游、学书、合药、盖造、合道伴、打坐、降心、炼性、匹配五气、混性命、圣道、超三界、养身之法、离凡世。末谓言15论者,以“警门中有志之人,深可详察知之。”是书有两种版本:一是明《正统道藏》本,收入正一部楹帙;涵芬楼影印本《道藏》第989册。不注撰者姓名,此中缺第十一论。二为《重刊道藏辑要》本,收入胃集第二册,目曰《立教十五论》,题“重阳真人王喆著”。关于作者有二说,多以为王喆著,一说为其弟子依据所说语录编纂而成。 重阳立教十五论道教书名。1卷。金王重阳著。论述全真道立教之宗旨、组织及养身炼性的方法。包括住庵、盖造、合道伴、合药、学书、降心、炼性、云游、打坐、混性命、圣道、匹配五气、超三界、离凡世和养身之法等15事。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