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善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金善宝1895~我国著名的农学家。浙江诸暨人,1895年7月2日出生于故里枫桥镇石口村。13岁开始在家帮助母亲采桑叶、养蚕、采竹笋和砍柴。自幼已掌握了农业基本劳动的本领,并深深体会到农民的疾苦,奠定了立志学农和改变落后农业的决心。1920年就读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科,毕业后被留在学校的小麦试验场当技术员。1921年,原校改为东南大学,1926年又回校续读一年,完成大学农学专业学习。1928年任教于杭州劳农大学(今浙江农业大学)。1930年赴美留学,1932年回国后,先后一直在浙江大学农学院、中央大学农学院、江南大学农学院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任南京大学农学院院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副部长,南京市副市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70年如一日从事农业教育和科研工作,并编著《实用小麦论》,主编《中国小麦栽培学》、《中国小麦品种志》、《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等专著。近百岁的金善宝已步入“期颐”之年,但看上去仍然是皓首童颜,思维清晰,视听灵敏,行动轻捷,能独立上下楼,既不用手杖,也不要人搀扶。年轻时,曾因胃大出血而住院。后经服中药而痊愈。40多岁时就已鬓发皆白,常被不相识的列列为“老”字辈的行列中。身经近百年风云变幻的老人,能有如此长寿,其养生的“秘诀”主要是: 金善宝1895~1997农学家、农业教育家、小麦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895年7月2日生于浙江省诸暨县,1997年6月25日在北京逝世。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修科,1930年赴美攻读作物育种学。回国后,历任浙江大学副教授,中央大学教授、农艺系主任。南京农学院首任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前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长期从事小麦研究,中国近代小麦研究的开创者。主持育成小麦品种多个,均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主持研究的《中国小麦的种类及其分布》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早年著有《实用小麦论》、《中国小麦区域》。1928年发表的《中国小麦分类之初步》是中国小麦分类的第一篇文献。50年代后,主编《中国小麦栽培学》、《中国小麦品种志》、《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