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金融体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金融体制

指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组织、管理制度的总和。包括各类金融机构的设置方式、组成结构、隶属关系、职能划分、基本行为规范和行为目标,以及货币、信贷、利率、外汇、清算等的基本管理制度和宏观调控方式。其中,货币调控体系是指中央银行调节整个社会货币流通量的基本方式和程序,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是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来源和运用管理权限的划分的制度,利率管理体制是指信贷资金的利率决定的方式和管理权限的划分制度,银行体制是指各类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基本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当今世界各国金融体制主要有以下共同点:
❶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并存,以银行为金融体系的主体。
❷一般均设有中央银行,并以中央银行作为整个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和宏观调控机构 (个别国家以相应的政府机构行使中央银行职权)。
❸国家对金融机构的设置和金融活动进行比较严格的管理,并以本国国民经济的宏观效益作为管理和调控的基本目标。
❹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对金融机构的组织管理制度,不同的国家由于社会制度、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等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模式。金融体制中的货币、信贷、利率、外汇等方面的组织管理制度,除货币发行普遍实行集中统一外,其他方面也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所不同。重视计划管理和集中控制的国家,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投量和投向,往往实行自上而下的系统控制; 主张实行市场调节的国家,则重视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而不对各金融机构的信贷投量与投向作自上而下的系统控制。对利率的管理,也基本与此相同。重视计划管理和集中控制的国家,一般对利率作出较具体的规定和限制,且利率政策性较强; 主要实行市场调节的国家,则注重市场利率的作用,央行只通过再贷款利率的调整去影响市场利率。外汇管理体制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进出口贸易状况密切联系。经济发达、国际贸易兴旺的国家,一般实行外汇自由兑换和自由经营制度; 反之,则一般实行外汇管理制度。在银行间相互清算方面,一般国家实行由央行集中组织清算的制度,也有的实行相对分散的清算制度。总之,金融体制依各国国情而定,必须适应各国的社会制度和相应的经济管理体制的需要。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对金融体制也进行了大量的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体制还要进一步深入改革。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金融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金融体制改革的以下目标:
(1) 进一步规范中央银行的业务和体制。中央银行要切实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宏观经济调控方面,尽快把经办的专项贷款转让给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 按照央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需要,重新调整分支机构,从而把央行宏观经济调控能力最大限度地加强起来。其次,央行即目前的中国人民银行必须具有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 主要用经济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 进一步搞活利率。
(2) 成立政策性银行。成立政策性银行的目的,首先是加强政策性银行业务,其次为国有大银行转化为商业银行提供条件,再次能有效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最后有利于规范财政同银行的分工。我国目前已筹建三家政策性银行: 国有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信贷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 现有国有大银行在把政策性业务划给政策性银行后,逐步转为商业银行,这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商业银行具有以下特点: 把金融服务和信贷资金当作商品经营,把增加利润作为业务经营的主要目标之一,经营结果同职工利益相结合,实行一套适应商业银行运作需要的管理制度。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