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鉴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07 鉴真687—763

唐代僧人。日本律宗初祖。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人。自幼出家,游历洛阳、长安等地,究学佛教三藏,后归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除律藏外,还精通佛教建筑、雕塑及医药学。天宝元年(742)应日本留学僧荣叡和普照之邀,决意赴日传戒。先后五次率众东渡,均因天时、人事未果,其间双目失明,弟子荣叡身亡。天宝十二年第六次东渡,终于抵达日本九州,次年被迎入首都奈良东大寺。在日本受到朝野盛大欢迎,为天皇以下僧俗400余人授戒,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学传承。仿唐建筑造唐招提寺。带到日本大量佛教经像及药物、艺术品等,对发展日本医学、雕塑、美术和建筑也有一定贡献。去世前,众弟子为其精制写真坐像,为日本奉为国宝。后人著有《唐大和上东征传》,流传至今”。

鉴真688—763

唐代僧人。俗姓淳于。亦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扬州 (今属江苏)人。十四岁出家于扬州大云寺,年轻时游学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今属河南),研习律宗及天台宗教义。以精通佛法,任扬州大明寺住持。天宝元年 (742年),日本入华僧人荣睿等邀其赴日传戒,他慨然应允,并且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之句自勉,决心不辜负日本友人的盛情。次年即东渡,历尽艰险,先后五次,均告失败。尤其是第五次东渡,几乎遭受到灭顶之灾,险些丧生。但他仍不气馁,频经炎热,以至双目失明,依然矢志不移。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第六次东渡成功,携弟子抵达日本,受到日本政府及人民的欢迎,被安置在皇家首刹东大寺,授“传灯法师”之号,为天皇一家授戒;又任大僧都,主持全国僧徒授戒传律之事,成为日本佛教律宗始祖。又精通医学,尤长于《本草》,以鼻嗅辨各种药物,传授医学知识;指导弟子修建唐招提寺,塑造干漆像卢舍那佛;帮助校正佛经。他和弟子携至日本的儒佛经典、文学艺术文献、药物、工具等,对中日文化交流皆有推动。弟子灵佑注《胜鬘经疏义私钞》,日本太子为注疏。今日本奈良唐招提寺还藏有他的坐像及《鉴真上人秘方》。我国扬州大明寺也建有 “鉴真纪念堂”,以纪念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

鉴真688—763Jianzhen

唐代著名僧人。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曾游历长安、洛阳等地,后定居扬州大明寺(扬州法净寺)。天宝初年,日本僧人邀请他赴日本传播佛教,鉴真欣然应允,先后5次东渡日本都没有成功。在第五次东渡途中,因遇狂风巨浪,淡水用尽,情况险恶,历尽艰险,14天后渡船漂抵海南岛,侥幸生还,由于过度劳累,又感受暑热,鉴真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决心始终毫不动摇。天宝十二载(753),已经65岁高龄的鉴真第6次东渡,终于成功,到达日本。鉴真对佛教经典很有研究,尤精戒律,在日本奈良东大寺曾亲自为孝谦天皇等人传授戒律,把佛教戒律介绍到日本。鉴真仿照唐朝佛寺建筑规划兴建了奈良唐招提寺,把中国建筑和佛象雕塑的最新成就和技艺介绍到日本,对日本产生很大影响。鉴真还精通医药学,失明后以鼻嗅鉴定辨别药物,治疗疑难病症,传播介绍医药知识,对日本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后在奈良逝世,被日本友人葬于奈良招提寺。鉴真不畏艰险东渡日本,为促进中日两国科技文化交流和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鉴真688—763

唐代僧人。日本律宗初祖。俗姓淳于,江苏扬州人。出家后研学三藏,特精律学。后应日本留学僧荣叡、普照之邀,于天宝十二年(753年)底东渡成功。次年被迎入首都奈良东大寺。为天皇、皇后、皇太子及僧俗400余人授戒,是为日本佛教正式传戒之始。仿唐式样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本山。


鉴真688—763

见“宗教”中的“鉴真”。

鉴真688—763

亦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唐僧人,日本律宗初祖。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自幼出家,游历洛阳、长安等地,究学佛教三藏,后归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唐天宝元年(742),应日本留学僧之请,决心赴日弘传律学。先后五次东渡,均失败而返。其间备经艰险,致双目失明。天宝十二年(753)第六次东渡,于次年到达日本。被迎入首都奈良东大寺。天皇诏曰:“自今以后,授戒传律,一任和上。”并授以“传灯大法师”位。四月,筑坛为天皇、皇后、皇太子及僧俗400余人大授戒。后在大殿西建戒坛院,又仿唐建筑造唐招提寺,作为传戒传律的基地。带到日本大量佛经、佛像、药物、书籍、艺术品等,对日本医学、雕塑、美术和建筑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传有《鉴上人秘方》。

鉴真

亦称“唐大和尚”、“过海大师”。唐朝僧人。垂拱四年 (公元688年) 生于扬州,俗姓淳于。14岁于本地大云寺出家,后在扬州大明寺修身研教,讲经传法。唐天宝元年 (742) 应日僧荣睿、普照之邀赴日弘传律学。由于自然条件险恶及人为阻碍,周折12年,乃至双目失明,第六次东渡才获成功。此后便在九州,奈良等地传布佛教,并亲身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作为授戒传律的基地。弟子众多,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他带去的佛经、佛像、药物、书籍、艺术品等对日本的医学、美术、建筑、雕塑均有不小影响。所著《鉴上人秘方》为日本医学之宝卷,又被尊为日本医学之始祖。公元763年卒于唐招提寺。弟子忍基和思托为其制作了高达81.8厘米的坐像,今已成为日本一级国家保护文物。1980年该像在日唐招提寺长老护送下回国“探亲”,加强了两国间的友谊。

鉴真688—763

唐代高僧,日本律宗的创始者。本姓淳于,扬州江阳 (今江苏扬州市)人。14岁出家,22岁受具足戒。寻游两京,遍研三藏,后往扬州大明寺,专宏戒律。唐天宝元年(742)应日僧荣叡、普照等邀请东渡,历经挫折,直至唐天宝十二年 (753)第6次航行,才终于到达日本九州,翌年在奈良东大寺建戒坛,传授戒法,为日本佛教徒登坛受戒之始。759年,建唐招提寺,传布律宗。并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药学等介绍到日本,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鉴真

唐代僧人。本姓淳于,扬州江阳(今属江苏)人,688年生。16岁在大云寺出家。40年间为俗人剃度授成达4万多人。733年日本僧人请高僧传授戒律。742年鉴真毅然决定东渡。先后4次都未能成行。第5次时漂流到海南岛,双目失明。经过12年努力,66岁高龄鉴真终于第6次东渡。在753年搭乘遣唐使船东渡,于754年1月17日到达日本萨摩秋妻屋浦(今日本九州南部鹿儿岛大学秋目浦)登岸,3月2日被迎入首都奈良东大寺,天皇授予“传灯大法师”。4月,筑坛为天皇、皇后、皇太子及僧俗400余人授戒。为日本律宗始祖。759年为唐招提寺奠基。带到日本大量佛教经像,并有药物、艺术品等,对发展日本医学、雕塑、美术和建筑有一定的贡献。1980年,日本曾送鉴真塑像来华。后世日人撰《鉴上人秘方》,其中有鉴真医方,书已散佚。763年鉴真逝世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日本人称之为“过海大师”。

鉴真
主要责任者: 余日昌
责任方式: 著
出版者: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 南京
字数: 200 千字
页码: 1-221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B949.92
语种:中
定价:22.00
出版时间:2015-01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
丛书责任者:宋林飞,王庆五
丛书责任方式:总编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之一,共收录60条词条。

鉴真

见“鉴真赴日传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