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钟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钟惺1574—1624Zhong Xing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曾任工部主事、礼部郎中、福建提学佥事等职。后辞官归家,晚年入寺院。 钟惺1574—1624明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万历进士,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与谭元春同为“竞陵派”的创始人。倡导抒写“性灵”,反对七子的摹拟与公安派的“俚俗”,纠之以“幽深孤峭”,但作品失之晦涩。有《隐秀轩集》八卷。 钟惺1574—1624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中进士,初授行人,后改任工部主事,又升南京礼部郎中,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他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喜欢游山水,晚年入寺院。他的文学主张是既反对前、后“七子”复古、拟古之风,又不满“公安派”的作品俚俗轻率,主张抒写性灵,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其诗作因其追求幽情孤行,故大多情思狭窄,题材局限性大,缺乏深厚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但有些五古游览诗作写得相当好,如《经观音岩》、《舟晚》。他与同乡谭元春为“竟陵派”创始人,他们合选的《古诗归》和《唐诗归》,当时名声很高并风行一时。另外,他的小品文构思立意较为新奇,对明末小品文的大量出现有一定促进作用。清代曾将“公安”、“竟陵”之作列为禁书,攻击诋毁很激烈。著作有《隐秀轩集》、《如面潭》、《诗经图史合考》、《毛诗解》、《钟评左传》、《五经纂注》、《史怀》,与谭元春合编《古诗归》、《唐诗归》、《明诗归》,又有《合刻五家言》、《名媛诗归》、《周文归》、《宋文归》等。 钟惺钟惺1574—1624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中进士,曾任工部主事,后宫至福建提学佥事。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古诗归》,名重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其著作有《隐秀轩集》。集中散文作品多新奇隽永之作。其游记文写景寄情多生动细腻,议论文也立意新奇,体现了“竟陵派”的“孤行静寄”的情怀和个性,以及“幽深孤峭”的风格。他的创作主张反拟古,主性灵,提倡求新求奇的文风,对传统散文有所突破,与“公安派”一样,对晚明小品文的繁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对“公安派”末流矫枉过正,代之以艰涩幽冷的语言文字,狭窄的题材,束缚了其散文创作取得更大成就。 钟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