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钟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48 钟楼坐落于陕西西安市城内,东西南北大街中心。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 (1384),明万历十年(1582)重建。楼上原挂有钟以报时辰。楼高36米,外形为3层,内实为2层,基座正方形,青砖砌成。楼体木质结构,重檐复屋。金箔圆顶,光彩夺目。 钟楼楼上悬大钟,以作击钟报时之用,故名。钟楼遍布我国各地城市,唐宋时已有,元代以后逐步成为城市的一种公共建筑。钟楼一般为二层,作正方形,高约九米左右,宽约四十米左右,用青砖砌筑。四面各有高、宽约六米的券形门洞。由地面至楼顶高约三十六米。楼的整体为重檐复层四角攒尖顶木质结构,每层均施斗栱装饰。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供游人登临参观。现保存较完好的钟楼有北京钟楼、西安钟楼、大同钟楼等。 钟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鼓楼、钟楼”的组成部分。南距鼓楼约100米。为古代北京城内报时中心。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后毁于火,清乾隆十二年(1747)重建。砖石结构,高33米,重檐歇山顶,灰瓦绿剪边,四面设券门,左右设窗。楼基高大,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楼内原悬有永乐年间所铸大铁钟,后改用有永乐年间题款的铜钟,厚约27厘米,高6米余,直径约3米,重达30吨。 钟楼位于市东南的革命烈士公园内。原名古青原台,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7)太守程祈所建。明宣德(1426—1435)中,铸一巨钟悬于楼上,易名钟楼。据《庐陵县志》记载,清咸丰六年(1856)钟毁,吉安知府何栻销钟铸炮。同治年间复修,仍名以古青原台。光绪二年(1876)重修。今楼为三层重檐式,气势雄伟,“古青原台”题额苍劲有力。登楼凭栏远眺,青原山雄姿,赣江风光和吉安市容尽收眼底。 钟楼位于市东北7公里处的鸣凤山顶,地面海拔2059米。铜钟悬于三楼穹顶下,声闻三、四十里。钟高3.5米,钟口周长6.7米,重达14吨,铸于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故名永乐大钟。古钟原置于昆明城南宣化楼,1976年移于今址。今钟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古典式园林建筑,1976年建,三重十字形,高27米,每层12戗角。登上钟楼,可眺昆明城及滇池景色。 钟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钟楼鼓楼的组成部分。位于市中心,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创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原址在今广济街口,万历十年(1582)移于今址,即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现存规模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明代钟楼建筑。钟楼基底为正方形,座高8.6米,边宽35.5米,青砖砌成。四面正中有高、宽各6米的券形门洞。楼通高36米,深广各5间,楼分两层,重檐3层,顶覆绿琉璃瓦,有一很大的金顶。楼体为木质结构,彩枋细窗,斗拱华丽,楼内贴金彩绘,画梁雕栋,置木梯盘旋而上。钟楼西北盘道上修有地下人行通道可直登楼顶,环望古城美景。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巡按御史龚懋贤有《钟楼歌》咏楼雄阔气势,刊石嵌壁。经1953年重修,这一古老建筑重放异彩。各层门扉仍保存着木兰从军、西厢听琴、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64幅精美的木雕故事,艺术价值很高。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