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姚燧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姚燧1238—1313Yao Sui元代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原籍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迁居河南洛阳。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姚燧1238—1313元学者。字端甫,号牧庵,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原籍柳城(今河南华西)。3岁而孤,由伯父姚枢抚养教育长大。善于诗文。18岁在长安就学于许衡,成为当时名儒。历任翰林直学士、大司农丞等职。卒,谥文。著有《牧庵文集》50卷。伦理思想深受许衡影响,强调穷理致知,反躬实践。专门著书宣扬30年间元朝名臣世勋之显行盛德,所以“当时孝子顺孙,欲发挥其先德,必得燧文,始可传信;其不得者,每为愧耻。”(《元史·姚燧传》) 姚燧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庵,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38岁入仕,为秦王府文学,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以文章见称。论文主张文道并重,认为“文章以道轻重,道以文章轻重”。创作上多碑、铭、诏诰等,文章结构谨严,叙事简要,气势流畅,格高调古。《元史·姚燧传》称他:“为文闳肆该洽,豪而不宕,刚而不厉,舂容盛大,有西汉风,宋末积弊为之 一变。盖自延佑以前,文章大匠,莫能先之。”黄宗羲亦推他“非有明一作者所能及”(《明文授读序》)。著有《牧庵集》。 姚燧1238~1313元代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初为秦王府文学,历任奉议大夫、提刑按察司副使、大司农丞等职。后为太子宾客、太子少傅,授翰林学士承旨。原有《牧庵文集》50卷,已散佚。能古文,然颇多道学气。其散曲在曲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其中不少篇章抒写个人情怀及儿女风情,文辞浅近俚俗,笔调自然流利,如《中吕·满庭芳(天风海涛)》、《中吕·喜春来(笔头风月时时近)》、《越调·凭栏人(寄征衣)》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