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Gangtie shi zenyang lian chengde1934年问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俄罗斯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的代表作。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出身在一个劳苦家庭,生活贫困,受人屈辱,这些使他从小养成了倔强的性格,具有反抗精神,在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等人帮助下,他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国内革命斗争的战场上,他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参加镇压反革命暴乱、剿除土匪、打击不法奸商的斗争,横刀跃马,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劳动中,他埋头苦干,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如在筑路工地上劳动时,天气严寒,他和他的同志们衣着单薄,躺在水泥地上睡觉,“相互用体温来取暖”,就是每天吃的是“一磅半像无烟煤一样的黑面包”,有时还供应不上。为了以最快速度把通向森林的窄轨铁路修成,好把木材运往城市解决居民冬季烧柴问题,尽管他一连五天发着高烧,仍冒着风雪,坚持战斗……小说不仅从重大的革命事件、火热的政治斗争中描画保尔,而且还从他对待爱情、友谊、伦理道德、家庭生活,包括向自身病魔作斗争、攻克科学文化堡垒等各个方面来展示主人公的精神面貌。小说以苏联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20年代建设社会主义为广阔的背景,用作者自己切身体验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钢铁是在熊熊大火和骤然冷却中炼成的。……我们这一代也是在斗争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保尔的形象,他那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鼓舞了好几代青年人。那段为人传诵的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的内心独白:“当他回首往事时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为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成为国内外千千万万读者的座右铭。奥斯特洛夫斯基,生于工人家庭,初级教会小学毕业后,做过杂工。曾参加红军,奔赴前线作战,1920年因重伤复员,1924年入布尔什维克,曾任共青团区委书记,1927年后病情恶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于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暴风雨所诞生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苏联俄罗斯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的长篇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长篇小说。苏联作家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作。1933年写成。以作者亲身经历为基础,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为主要情节线索,描绘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过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的广阔历史画面。成功塑造了苏联第一代共青团员的光辉形象。小说结构严谨,感情真挚。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 ‘我已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充满革命豪情的格言出自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于1932—1935年问世,是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长篇小说,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著。作者出身于乌克兰工人家庭,少年时即出外谋生,14岁加入共青团,后又加入红军,1920年负伤,1924年入党,后因伤失明长期卧床。他以顽强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于1933年写成这本自传性长篇小说。本书描写了青年保尔·柯察金艰难的生活道路,他的战斗与创作经历。显示了一代青年怎样在革命和内战的烈火中铸炼成钢铁战士的过程,表现了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与献身精神,以及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然顽强学习、刻苦写作、百折不挠的毅力。人物塑造真实、感人,情节开合自然,语言质朴,是苏联建国初期的一部新型文学杰作。有中译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1932~1935年写成。讲述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书中关于人生的名言“人的一生应该这样来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临死时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成了几代人的座右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