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铁云藏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铁云藏龟甲骨学著作。清刘鹗编。刘鹗(1857—1909),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精通数学、医学、水利,官候补知府。后去官经商。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曾用低价向侵略军购买太仓储粟。后因私售仓粟罪戍新疆,病死异乡。因有《老残游记》之作,遂以小说家闻名于世。 铁云藏龟(清)刘鹗编,抱残守缺斋1903年石印本。收录甲骨1058片。 铁云藏龟清代甲骨学著作。刘鹗编。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抱残守缺斋石印本刊行。从自藏甲骨中实收拓本1051片。是中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材料的专著。 铁云藏龟见“考古学”中的“铁云藏龟”。 铁云藏龟不分卷。清刘鹗撰。刘鹗 (1857—1909),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通算学、医术、水利等。官候补知府。曾参与治理黄河,有声誉。后弃官经商。八国联军入侵时,用低价购买侵略军所掠夺的太仓储粟,以私售仓粟罪戍新疆,病死。晚年著小说《老残游记》。鹗又喜藏金石甲骨,为早期甲骨收藏家之一。他总共收藏甲骨五千片以上,从中挑选了一千零五十八片,编成《铁云藏龟》六册。原刊本有罗振玉序、吴昌绶序和刘氏自序。书不分卷,惟以叶计,全书共二百七十二叶,编列随意,既无次序,亦无考释。另又有吴、刘二序本;还有一种无序本,仅题“抱残守缺斋所藏三代文字第一”,此本流传较广。以上三种,除序互异外,其他版式均同。此书拓片印制不精,字迹模糊。1931年,上海蟫隐庐翻印二序本,后附《铁云藏龟之余》,每片之旁并附有鲍鼎的释文。这本书许多拓片用白粉描过,字迹失真,且多错描,误释的也多。《铁云藏龟》为开创之作,由于当时认识水平的限制,该书混入了五片早期锲刻拙劣的赝品。刘鹗在自序中,认定甲骨文为殷代文字,提出了“以天干为名,实为殷人之确据”的论断,这是正确的。但他没有作具体考证,并认为是出自 “河南阳阴县之古牖里”。后经考证,实出自河南安阳县之小屯。安阳为武乙之都,这才充分认定实为殷商文字。刘鹗出书时,对其中甲骨文只认出四十余字,其中包括十九个干支字和两个数字,对甲骨卜辞本身的内容尚缺乏认识,只对几条卜辞作了初步的解释。尽管如此,《铁云藏龟》所录材料却是很有价值的。卜辞多属武丁时期,其中有关祭祀、战争、方国、祖先、人物、上帝、神祇、求年、求雨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均为后来的研究者所不断引证。有光绪二十九年 (1903)“抱残守缺斋” 石印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