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

位于湖北省大冶县西北3公里处,为周至汉代的采铜和冶铜遗址。遗存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属春秋时期或稍早;后期为战国至汉代。遗址范围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公里。包括铜绿山、大岩阴山、小岩阴山、柯锡太村、螺蛳塘、乌鸦朴林塘等处。地表积存古代炼铜渣约40万吨,可见其是规模庞大、保存完好、埋藏丰富、延续时间较长的古代矿冶基地。197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北省博物馆、黄石市博物馆等联合进行了发掘,清理出春秋至汉代以各种木架支护的采矿井巷数百条,并发现其竖井、斜井、平巷纵横重叠,采掘深度达50余米;出土了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上千件;还有多种形式的炼铜炉(其中春秋时代的炼铜竖炉有8座)。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出土的有关采矿遗物包括采掘用的斧、凿、锄、钻等铜、铁金属工具;装载用的木铲(锹)、竹筐、藤篓;提升用的辘轳、绳索、木钩;排水用的木槽、木桶、木勺以及船形木斗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此地已运用了重力选矿和多种手段开采矿石,并采取竖井、斜井、高井和平巷相结合的开掘方式,初步解决了井下的通风、排水、提升、照明和巷道的支护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春秋时的炼铜竖炉,是由红色粘土、石英砂、铁矿粉、高岭土等夯筑成的。炉高1.5米左右。炉缸面积约0.2平方米。炉旁出土的粗铜块含铜93%以上,可见当时冶炼技术已很高。在遗址的周围,还散布着大量周至汉的陶片、炉渣和炼铜遗物,并有饼状铜锭出土。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的发现,初步揭示了古代采矿和冶铜的生产情况,填补了中国冶金史上的一个空白,在学术上具有重要价值。1982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51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

见40045条。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

在湖北省大冶县西北3公里处。因骤雨过后,山呈铜绿色,故名。遗址东西宽1公里,南北长2公里。地表积存古代炼铜炉渣约40多万吨。为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开采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延续时间最长的古矿冶遗址。经发掘,清理出春秋至汉代采矿井巷数百条,深度有的达50余米。有通风、排水、照明和支护、运送设施。遗物有铜斧、锛、凿和铁锄、木铲、竹筐、藤篓、辘轳、木勺、木槽、木桶、木钩及船形木斗等工具。还清理出8座春秋时炼铜竖炉,表明2000多年前,我国矿冶已达到很高的生产技术水平。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