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银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银行官署名。清代末置。掌总国家货币的发行和管理。《清史稿·食货志五》:“自大理少卿盛宣怀奏设通商银行,议者以东西洋各国皆有国立银行,能持国内外财政,(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允户部请,设置官银行,以部专其名、官款公债皆主之。寻为发行纸币,并开纸、印刷二厂。会户部改度支,更银行名曰‘大清’,设正副监督各1,造币总厂亦如之。银行内并附设储蓄银行。”《职官志六》:“大清银行,正监督,(正三品);副监督,各1人。储蓄银行总办1人。分行总办20人。光绪三十三年,设户部银行,置总监督,秩视左右丞。寻更名正监督。明年改为大清银行。” 银行银行经营存款、放款、汇兑、储蓄等业务,充当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信用机构。历史上最早的银行是1157年成立于意大利的威尼斯银行。资本主义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从事货币信用活动,充当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信用中介的资本主义特殊企业,主要通过存放款间的利息差额分享剩余价值。现代资本主义银行按其职能划分,有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和各种专业信用机构。以中央银行为中心,股份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并存,构成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体系。旧中国最早的银行是1897年成立于上海的中国通商银行。新中国成立后,银行实现了国有化,通过动员闲置资金、集中信贷、组织结算、调节货币流通、代理国库等职能,成为国家的货币发行与金融管理机构。在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体和有各专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银行体系中,各银行既有分工又是统一的整体,是国家调节与管理国民经济的有力杠杆。 银行见“金融”中的“银行”。 银行银行通过存款、放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信用机构。最早的银行是意大利1587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银行。中国第1家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成立。1998年中国银行机构总数117707个,职工人数2000638人。其中总行8个,省级分行186个,副省级分行53个,地市分行1931个,县市分行11949个。2001~2005年,中国银行机构总数分别为118691、108631、97802、88150、82453个,职工人数分别为187.9、182.7、177.7、174.5、180.0万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