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打击乐器。铜制,呈圆盘形,弧面。至今所见最早实物,是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出土的一面汉初铜锣。唐杜佑《通典》: “自宣武以后,始好胡音,洎于迁都……打沙锣。”沙锣为锣的一种。宋赵彦卫《云麓漫钞》: “军中以锣为洗,正如秦汉用刁斗,可以警夜,又可以炊饭,取其便耳。”在浙江嘉兴发现一面制于1268年的宋代铜锣。《元史·刑法志》有“鸣锣击鼓”的记载。明王圻《三才图会》中有小锣图像。明清以来,锣的种类繁多。1791年,法国作曲家戈赛克将东方锣用于管弦乐中。

中国古代击乐器。用铜制之,平圆如盘。北魏宣武帝喜好胡乐,始由西域,与屈茨琵琶、五弦箜篌、胡鼓等一起传入中原。大者挂起来击奏,其声长而扬; 小者提而击奏,其声短而杀。配乐而奏,初起之时,拍节颇舒缓,随即转为躁急,令闻者焦躁不安。故而不常入于宫廷之乐,多在民间吹打乐中用之。惟明代大驾卤簿用四面,直径为一尺七寸。东宫、亲王、郡王等仪仗亦用之,为两面,直径一尺三寸。此外,自古军中作战常用之,称为“金”, 俗语“鸣金收兵” 即指此。

锣是击奏体鸣乐器。中国的锣历史悠久,最早产生于汉代,种类繁多,奏法丰富,流传广泛,各民族都使用,是我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打击乐器之一。锣为铜制,呈圆形,中央部分高于周边,用锣槌敲击中间部分发音;小锣则用一硬木条击奏。锣的种类很多,大型锣有低音锣、大堂锣、大筛锣等;小型锣有手锣、秧歌锣等。锣的大小、形状、质地不同,音色及其产生的音响效果就不同。另外,除了单一的锣,还有在固定音高的组合在一起的锣,如云锣,又称“云璈”、“九云锣”或“九音锣”(“九”指多数,并不限于九),由若干个大小相同,薄厚不同,音高不同的锣组成,有10个、14个、24个为一组的,改革后由36—37个为一组,按十二平均律定音,使其表现力更加丰富。


打击乐器。形如圆筛,范铜为之,面径为1. 3尺,侧深0.16尺,一侧穿两小孔,用黄绒线系之。演奏时,一只手提起,另一只手持木槌击之。用于伴奏,满、汉民族皆用。

打击乐器。约出现在汉代。铜制,圆形弧面如筛。种类多达40~50种。大者直径142 cm、小者直径7 cm。多在边上穿孔,系绳,手提或悬于木架,用槌(或板)击奏。分2类:常用的大型锣7种(苏锣、双光锣、虎音锣、仿苏锣、奉锣、黑锣、大筛锣);常用的小型锣3种(手锣、才锣、秧歌锣)。如武汉锣厂的大筛锣直径142 cm、重126 kg。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