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锦衣卫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锦衣卫

明代皇帝的侍卫军名。因其军服以锦制作故称。其掌皇帝、宫城守卫及缉捕、刑狱等事。《明史·职官志五》: “锦衣卫: 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荫寄禄无常员。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 (共1 507员) 等侍从扈行。宿卫则分番人直。朝日、夕月、耕耤、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凡承制鞫狱录囚勘事,偕三法司。五军官舍比试并枪,同兵部莅视。统所凡17。中、左、右、前、后五所,领军士。五所分銮舆、擎盖、扇手、旌节、幡幢、班剑、斧钺、戈戟、弓矢、驯马10司,各领将军校尉,以备法驾。上中、上左、上右、上前、上后、中后六亲军所,分领将军、力士、军匠。驯象所,领象奴养象,以供朝会陈列、驾辇、驮宝之事。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 (公元1370年) 改为亲军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后5卫军士,而设仪銮司隶焉。四年定仪銮司为正五品,设大使1人,副使2人。十五年罢仪銮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其属有御椅等7员,皆正六品。设经历司,掌文移出入;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十七年改锦衣卫指挥使为正三品。二十年以治锦衣卫者多非法凌虐,乃焚刑具,出系囚,送刑部审录,诏内外狱咸归三法司,罢锦衣狱。成祖时复置。寻增北镇抚司,专治诏狱。成化间, 刻印𢌿之, 狱成得专达, 不关白锦衣, 锦衣官亦不得干预。而以旧所设为南镇抚司,专理军匠。”

锦衣卫

官署名。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置。明代其他各卫皆统军士,锦衣卫则统校尉力士。锦衣卫的校尉力士,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掌卤簿仪仗。皇帝临座则夹陛而立,乘辇则扶辇而行,为皇帝的亲信、耳目和爪牙。朱元璋为加强统治,特令锦衣卫兼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权力。其下设南北镇抚司。北镇抚司专理诏狱,不经法司,用刑极为惨酷。锦衣卫校尉力士著白皮靴。京城居民对穿白靴者畏之如虎。明中叶以后,锦衣卫成为和东厂、西厂并称的特务组织。

锦衣卫

明代侍卫亲军官署。洪武十五年(1382) 置锦衣卫。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掌执皇帝出入仪仗。皇帝临座则夹陛而立,乘辇则扶辇而行,起侍卫扈从作用。明成祖夺取皇位后,为了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其兼管刑狱,给予巡察、缉捕之权,成为皇帝心腹,权威日重。最高长官为指挥使,正三品。多由功臣、外戚充任。设同知、佥事、镇抚司镇抚等官,其下还有官校,专司侦察。成祖时特命宠臣纪纲为锦衣卫指挥使,典领禁军,遍布特务于朝廷内外,侦探臣民阴事。英宗时宠臣门达任锦衣卫指挥使,屡兴冤狱。武宗时宠臣钱宁掌锦衣卫,主管诏狱。世宗时宠臣陆炳任锦衣卫指挥同知,助严嵩陷害朝臣。锦衣卫所属有南北镇抚司14所,南司专管本卫刑名,北司专理诏狱,直接奏报皇帝,不用报卫帅和司法机构。锦衣卫又设锦衣卫大汉将军,其成员均为身材魁伟之彪形大汉,于朝会或皇帝出巡时负责仪仗,侍从护卫等。锦衣卫借皇帝给予的特权,用刑尤为残酷,草菅人命,欺压良善,道人侧目。明朝中叶后,与东西厂并列,成为当时著名的特务机构。锦衣卫千户、百户还充任东厂的掌刑千户、理刑百户,东厂的隶役、缉事等官校亦由锦衣卫人员充任。勋戚子弟多寄禄于其中,有时达数千人。明初著名的大狱蓝玉案即为锦衣卫指挥使蒋𤩽告发, 牵连列侯以下1.5万余人被杀。

锦衣卫

见“厂卫”。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4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