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门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长门怨南朝梁费昶的乐府诗:“向夕千愁起,自悔何嗟及。愁思且归床,罗襦方掩泣。绛树摇风软,黄鸟弄声急。金屋贮娇时,不言君不入。”诗中写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后的愁闷悲思。陈皇后原名阿娇,武帝姑母嫖之女。《汉武故事》载,武帝数岁时,其姑母问: “儿欲得妇不?”他答曰: “欲得妇。”指左右百余人,皆不要。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乃笑而对曰: “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武帝为太子时,立之为妃; 及即帝位,立为皇后,得宠十余年。卫子夫得宠后,她退居长门宫。这是一首宫怨诗,历代有不少作者写此题材,且往往有自己的寄托。 长门怨唐刘言史的七言乐府。《乐府解题》:“《长门怨》者,为陈皇后作也。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闻司马相如工文章,奉黄金百斤,令为解愁之辞。相如为作《长门赋》。帝见而伤之,复得亲幸。后人因其赋而为《长门怨》也。”原诗是:“独坐炉边结夜愁,暂时思去亦难留。手持金筋垂红泪,乱拔寒灰不举头。”诗写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后的幽怨。诗中仅摄取陈皇后在长门宫的一个镜头: 独坐炉边愁思,手持火筯,低头乱拨冷灰。这是一个颇富意蕴的细节描写。 长门怨《长门怨》一诗,唐代徐贤妃作。贤妃名惠,湖州长城 (今属浙江省) 人。小时就有作诗写赋的才能,唐太宗李世民闻其名,召入宫为才人,后高宗李治加封为贤妃。《全唐诗》 存其诗五首,《长门怨》 为代表作。全诗八句四十字: “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据传,汉武帝陈皇后失宠被贬长门宫,听说司马相如善作赋,遂送其百金,求其作赋。司马相如即为之作 《长门赋》铺写陈皇后哀怨之情,汉武帝览后回心转意。《长门怨》 诗虽然是借用陈皇后境遇与《长门赋》题材,但诗中所概括的已是众多被遗弃宫中的妇女的命运,因而富于典型意义。结尾“颓恩诚已矣,覆水难再荐” 二句更是写出君恩无常、宫妃色衰见弃的普遍现象,“长门”之怨也同时成为宫妃之怨的同名词而出现于以后众多的“宫怨” 诗中。 长门怨汉代相和歌的一种,又名《阿娇怨》。汉武帝之陈皇后小名阿娇,初时极得武帝宠幸,后因其性妒渐疏远,废居长门宫。司马相如为之作《长门赋》。后人因其赋而作歌,抒写陈皇后被废弃在长门宫时的怨哀之情。魏以后多有仿作。 长门怨琴曲。古代相和歌中有此曲。其内容表现陈阿娇被汉武帝冷落在长门宫中的故事。近现代流行的同名琴曲是诸城派代表曲月之一,具有浓郁的山东地方音乐风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