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门下侍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门下侍郎官名。唐代置。为门下省属官,在侍中之下。《旧唐书·职官志二》: “门下省: ……门下侍郎2员,〔隋曰黄门侍郎。龙朔为东台侍郎,咸亨改黄门侍郎,垂拱改为鸾台侍郎,天宝二年 (公元743年) 改为门下侍郎,乾元元年 (公元758年) 改为黄门侍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 四月复为门下侍郎。武德定令,中书门下侍郎,同尚书侍郎,正四品上。大历二年九月敕升为正三品也〕。门下侍郎掌贰侍中之职。凡政之弛张,事之与夺,皆参议焉。若大祭祀,则从升坛以陪礼。皇帝盥手,则奉巾以进。既帨,则奠巾于篚,奉瓠爵以赞献。凡元正、冬至天子视朝,则以天下祥瑞奏闻。” 门下侍郎官名。隋大业三年 (607) 改给事黄门侍郎为黄门侍郎,置2人。唐初因置,历称东台侍郎,鸾台侍郎。玄宗天宝元年 (742) 改为门下侍郎。肃宗乾元元年 (758) 改为黄门侍郎,代宗大历二年 (767) 复为门下侍郎。武德 (618—626) 定令,为正四品上,大历二年升为正三品 门下侍郎为门下省次官,若大祭祀,则随从升坛陪礼,元正,冬至皇帝视期时,以天下祥瑞奏闻。唐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者,多以门下侍郎为本官。大历以后,侍中升为正二品,不再单置,门下侍郎成为门下省实际长官。北宋元丰(1078—1085) 改制后于门下省置,正二品,与知枢密院、同知枢密院、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执政官、掌贰侍中,省中外出纳事,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职,别置侍郎辅佐。南宋复置参知政事,省门下侍郎不置。辽又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