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又名阮咸。弹拨乐器。源于中国汉代,汉琵琶是“阮”的前身。唐代武则天时改称阮咸。宋代简称为阮。《三才图会》: “武后时,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铜器,似琵琶而圆,时人莫识之。元行冲曰: 此阮咸所造也。命匠人以木为之,以其形似月,声似琴,名曰月琴。杜佑以晋竹林七贤图阮咸所弹与此同,谓之阮咸。”南京西善桥出土的南朝《竹林七贤及荣启期》砖刻壁画,为此提供了确切史证。天水麦积山北魏壁画,敦煌壁画佛座前乐舞,其合奏中都有阮的图像。

阮Ruan

中国弹拨乐器,原称阮咸,简称阮。阮的起源可上溯至汉代,但阮在当时和其他一些便于携带的弹拨乐器一样,都通称为“批把(琵琶)”,唐代才定名为阮咸,现日本正仓院还珍藏着我国唐代阮的实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阮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❶加大并改进了音箱结构而使音量增大,音色改善;
❷将品柱增加到25个,扩大了音域范围;
❸按照十二平均律排列品柱,在全部音域范围内均可演奏半音,便于转调;
❹制作了从高音到低音的系列乐器(包括小阮、中阮、大阮、低阮等四种),使阮在乐队中可自成为一个和声组。目前在乐队中使用较多的是中阮和大阮,中阮定弦e1、a、d、G(比小提琴的定弦低八度),音域G—e3;大阮定弦a、d、G、C(和大提琴定弦相同),音域C—a2(目前阮的定弦尚未统一规范,除上述定弦法外,还有用中阮定d1、a、d、A,大阮定a、d、A、D的定弦法)。阮的音色圆润、丰满,溶和性极好,在乐队中多用作和声乐器,也是很好的旋律乐器,大阮还常用来加强低音声部,也可独立担任低音声部的功能。

阮为拨奏弦鸣乐器。古称秦琵琶、汉琵琶,唐代改称阮咸,宋代开始简称阮。阮是我国民族乐队及戏曲乐队的常用乐器。现在的阮由琴头、琴杆、音箱组成,琴头两侧分别装有四个弦轴; 琴杆修直,背部呈扁圆形,正面平整设指板,指板上安十二平均律排,有24品; 音箱正圆形,面板和背板略成拱形,面板上方左右各开一音孔,下方中央有拨扶手,下设缚弦的固定琴根。四根金属弦,由细到粗称为一、二、三、四弦,用拨子或假指甲弹奏。阮以尺寸大小分为大阮和中阮两种。大阮定弦为C、G、d、a; 中阮定弦为G、d、a、e。大阮音色雄厚、低沉,中阮音色圆润、柔和,既可独奏,又由于其音色及其适合弹奏多音和弦的特点,更是合奏和伴奏的重要乐器。较著名的中阮独奏曲目有《瑶族长鼓舞》、《调歌》、《火把节之夜》等。

殷时国名。为周文王所灭。故地当在今泾川县南境,黑河之北,可能就是周康王时潶伯所封的地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8: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