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史那忠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阿史那忠碑唐碑。在陕西礼泉县。为*昭陵陪葬墓碑之一。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刻。碑通高一丈三尺五寸,广四尺四寸三分。楷书33行,行82字。无撰书人姓名。碑文约2600字,今存700余字。杨守敬《平碑记》云: “笔意绝佳,钝根万金良药,又足证古人无一笔不侧锋之说。当是冯承素、诸葛思桢诸人之笔,盖其深入《兰亭》堂奥也。”碑文有“公讳忠,字义节,其先代人,今为京兆万年人也”,“父子共沐朝恩,秺侯仁孝,式流家祉,时以漠南未静,委公作镇,颉利可汗乘间内侮”,“诏公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甫临边服,克静妖□,将军有百胜之功”等字样。 阿史那忠碑ashinazhong bei唐上元二年(675)刻。原竖于礼泉县烟霞镇西周村西南阿史那忠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螭首,身首高388厘米,下宽118厘米,厚34厘米。额篆书“大唐故右骁卫大将军薛国贞公阿史那府君之碑”。碑文楷书32行,行82字。下端字迹清晰,余均泐甚。阿史那忠为少数民族将领,两《唐书》均有传,碑虽泐甚,其可补正史籍者不少。无书丹人姓名。 阿史那忠碑唐代碑刻。上元二年(675)十月立。在陕西醴泉县北10千米,昭陵南5千米。阿史那忠为突厥可汗阿史那苏尼失之子,为唐降将。后卒于洛阳,陪葬昭陵。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