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育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阿育王?—前236Asoka,一作阿输迦,意为无忧。古印度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公元前273年继承王位。在位期间利用军事力量,积极扩张领土,几乎统一印度全境,是古代印度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在残酷的军事征服之后,阿育王宣布放弃武力征服的办法,想利用宗教维护自己的统治。于是皈依佛教,大力宏扬佛法,在国内许多地方开凿岩壁,树立石柱,上面刊刻尊崇佛法的诏令,用大量金钱资助佛教的发展。相传他还把佛舍利分散到各地,并同时在各地兴建佛塔供养舍利,供人瞻仰崇拜,以扩大佛教的影响。曾在首都华氏城举行了佛教史上有名的第三次“结集”,编纂、整理了佛教经典,并派传道僧四出宣扬佛教,使佛教在印度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如缅甸、斯里兰卡以及中亚一带传播。阿育王本人也被后世佛教徒尊称为护法大王。阿育王传播佛教的事迹,在我国汉地也早有传闻。如现存甘肃武威《西夏天祐民安碑》中说,前凉*张天锡时宫中数多灵瑞,“天锡异其事,时有人谓天锡曰: 昔阿育王奉佛舍利,起塔遍世界中,今之宫乃塔之故基之一也。天锡遂舍其宫,为就筑地建塔。” 《魏书·释老志》载: “今洛阳、彭城、姑臧(今甘肃武威)、临渭(今甘肃天水市北道东)皆有阿育王寺。” 阿育王约前273—前236在位Ayuwang,A’soka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著名国王。父宾头沙罗为该王朝第二代王,为其取名“阿育”,意无忧。18岁时任阿般提省总督,后受命镇压旦叉始罗城居民起义,崭露头角。父逝,自立为王,在权力斗争中,据传诛杀兄弟姊妹99人。公元前269年,补行登基大典,政权得到巩固。开始对外扩张,掠得大片土地,战利品,将南亚次大陆绝大部分地区纳入版图,仅在对羯陵伽国战争中便杀敌10万,掳15万。战后皈依佛教,使该教不仅成其统治的有力工具,而且向境外广为传播。他加强君主专制,事必躬亲,注意缓和不同阶级、等级的关系,大兴庙堂宫室建筑,发展经济,使孔雀帝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达到极盛,从而成为古印度史上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影响超出南亚次大陆,连我国宁波也有阿育王寺。 阿育王石柱 阿育王?—前232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国王。亦称“阿输迦”、“阿恕迦”,意为“无忧王”。相传他幼时狂暴,不为其父王所爱。父王曾有意命他去平叛,而又不给兵仗。他英勇善战,平定叛乱,因此树立了威信。后来杀兄登位,征服古印度诸国,几乎一统南亚次大陆。在位期间,奉行信佛的国策,使佛教成为国教;又建八万四千座寺塔。鉴于佛教经籍散乱、戒规纷纭,乃命目犍连子帝须于前250年在华氏城主持第三次结集,整理正法,淘汰魔僧,弘扬佛教。又在释迦牟尼诞生地蓝毗尼园建立石柱,以示崇佛;派遣传教师去四方传法,影响所及,远达今中东、欧洲一带。晚年又向各国僧众奉献黄金,用作宣扬佛教之用。是佛教史上有名的护法王。阿育王弘扬与保护佛教之举,影响及于中国,今浙江鄞县古刹阿育王寺,尚藏有阿育王所造舍利塔,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象征之一。 阿育王?—公元前232年AyuwangAsoka亦意译为无忧王等,古代印度摩揭陀孔雀王朝国王。公元前268继位后,对南印度进行了大规模征讨。据记载,阿育王征服羯陵伽时,15万人被俘,10万遭杀戮。此后不久,阿育王听信他人规劝,皈依佛教。公元前3世纪中叶,他将佛教定为国教,使佛教成为他统治的精神支柱。他在位期间,佛教有了很大发展:在全国建立了数以万计的佛寺和佛塔;在首都华氏城举行了佛教徒的第三次结集;结集后,阿育王还派教徒到邻国传播佛教。为缓和阶级矛盾,阿育王还兴修水利、兴办医院等。阿育王统治时是孔雀帝国的极盛时期。他死后不久,强大一时的帝国开始走向分裂。 阿育王?—前232Asoka又称“阿恕迦”、“阿输迦”。意为“无忧王”。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创始人旃陀罗笈多之孙。即位于公元前270年前。后统一全印度。以佛教为国教。相传曾建寺塔84000座,并颁布敕令教谕,刻于摩崖和石柱。曾在华氏城召集佛教第三次结集,派遣使者四方传布佛教。参见“历史”中的“阿育王”。 阿育王? —前232?Asoka又作“阿输迦”。梵语“无忧”之意。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国王(约前268—前232)。在位期间大举南侵,几乎统一印度全境,使摩揭陀成为一大帝国。提倡佛教,曾派人到波斯、缅甸、斯里兰卡和希腊等国传教。参见“宗教”中的“阿育王”。 阿育王也称“阿恕迦”,“阿输迦”,意为“无忧王”。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32年。是古印度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其祖父为该王朝的创立者。公元前273年继位。经过不断战争,使印度成为地域辽阔的统一大国。为了安抚各族居民,对佛教、婆罗门教、耆那教等都进行保护,特别扶植佛教,立为国教。并召集僧侣在华氏城由上座部长老目犍连子帝须主持整理,编纂佛教经典,是为佛教史上有名的第三次“结集”。相传他的儿子女儿也先后出家,同众僧人到四方去弘扬佛法。在他的支持帮助下,佛教发展很快,不仅传遍全印度,也传到了邻国,如缅甸,斯里兰卡及中亚、西域一带。他本人被后世佛教徒尊为护法大王。 阿育王—前232音译阿输迦,意译无忧。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国王 (前273—前232)。旃陀罗笈多之孙,频头沙罗之子。 18岁时任阿般提省总督, 后领兵镇压呾叉始罗城叛乱。前273年即位,谋杀兄弟姐妹多人,巩固王位。奉行扩张政策,约前262年大举进犯羯陵伽,杀人10万,俘虏15万,使孔雀帝国版图囊括除迈索尔以外的整个次大陆。此后在佛教高僧优波歺多的感召下皈依佛教,致力于精神上的统治和征服。独尊佛法,弘扬佛教,赞助召开佛教的第三次结集 (约前253),派传教士四方布教,远达波斯、希腊、斯里兰卡和下缅甸等地。兴办慈善机构,兴建许多具有印度独特风格的建筑物,包括数以万计的搴堵波(佛塔)。其统治时期为古代印度全盛时期。 阿育王古代印度孔雀王朝国王(公元前268~前238年在位)。亦称无忧王。在位期间统一除半岛南端以外的全印度,是孔雀王朝最强盛时期。18岁时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约公元前268年,阿育王正式登基。公元前262年,开始大举进犯南部强国羯陵加,杀10万人,虏走15万人,之后皈依佛教。即位的第17年,举行第3次佛教结集,广传佛法。据说阿育王在位期间,曾建造8.4万座佛塔。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