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藏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陈藏器683—757唐朝著名药学家。四明(今浙江省宁波) 人。曾于开元 (713—741) 年间任京兆府(今陕西)三原县尉。任职期间,他留心医药,钻研本草,于开元二十七年 (739) 撰成《本草拾遗》10卷,以补《新修本草》的不足,故以“拾遗”名书。卷1序例,相当总论,首次按药物性能分类药物,把药物分为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10剂,对后世影响很大,十剂后来成为方剂的分类法。卷2~7为拾遗药物,分为石、草、木、兽禽、果、菜、米等部,收载药物692种,分药名、性味、毒性、药效、主治、产地、形态、采制等方面,对药物进行了全面论述。卷8~10为解纷部分,约论药269种,纠正了 《新修本草》中的某些错误,并对易混淆的药物进行了辨析。该书取材广泛,考证精详,对后世药学影响较大,明李时珍对此书评价甚高,认为“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但书中所载人肉可以治病是不可取的。原书已佚,其内容保存在《证类本草》 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