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集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集邮集邮随着邮票的出现而兴起的一项收藏、欣赏、研究邮票的文化活动。集邮(Philately)一词,原出于希腊,含有“爱好”与“凭证”之意。最初只是对邮票的收集,现已扩展到以邮票为主体,包括与邮票及邮政有关的封、片、戳和其他邮政用品的收集、整理、鉴赏和研究的社会文化活动。 集邮集邮集邮philately收集、鉴赏、研究邮票和其他集邮品的一项群众性文化活动。集邮一词源自法文“Philatelie”,意思是“爱好邮票”。世界上第一个集邮者是英国的丁·格雷博士。他在1840年5月6日世界上第一种邮票在英国发行的当天,就到邮局买了邮票作纪念,后来他又编写了英国早期的邮票目录,并提出“集邮是有意义的活动”。19世纪60年代,集邮开始在欧洲流行。集邮以收集邮票为中心,兼收集其他集邮品。保加利亚季米特洛夫说“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还有人把邮票比作“形象的小型百科全书”。通过集邮,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保存历史研究资料,培养艺术鉴赏能力,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已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群众性活动。 集邮Stamp Collecting收集、鉴赏并研究以邮票为中心的文化活动。1840年,英国首次发行邮票,并因其艺术性和珍藏性旋即成为可收藏品。集邮现已具有广泛的世界性,不仅有许多地方性的交流和展览,许多国家每年还举行一些全国乃至世界性的研讨会。加拿大有着较为久远的集邮史。1864年,蒙特利尔便出版北美第一本集邮杂志——《集邮者录》。加拿大邮政部(现加拿大邮政公司)自1932年开始便一直提供特别集邮服务。在渥太华,还有全国性的加拿大皇家集邮协会。邮票的主题多变,色彩纷呈,并具有一定的系列性和连续性,从而常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及其文化和发展的历史缩影。加拿大最为珍奇的邮票当推1851年发行的维多利亚女王肖像票“12便士黑票”,与“3便士海狸票”、“6便士王子票”均为加拿大首发邮票。加拿大联邦成立后的第一枚邮票是1868年发行的维多利亚女王特写票。加拿大共发行两种邮票:一为固定票或常规票,每版常印行3年~5年;另一种是纪念票或特种票,邮票印发后底版即销毁。 1851年发行的黑便士邮票 集邮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社会活动,收集和保存各种邮票及与邮政有关的各种封、片、戳等用品的活动。截至1995年底,全省开办集邮业务的县 (市) 已增至200余个,除个别边远地区外,基本上实现县县办集邮的目标,集邮服务网点已遍及全省城乡,服务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极大地方便群众购票和广大集邮爱好者的需要; 全省市、地、州、县及省级行业、青少年集邮协会分会已发展到136个,厂矿企业、大专院校及乡镇等基层集邮组织已有1400多个,全省在册的集邮协会会员已达9.7万多个,集邮爱好者逾100多万人,集邮组织和队伍不断壮大,有力地推动了集邮事业的迅速发展; 丰富多彩的集邮活动和琳琅满目的集邮品市场深受广大集邮爱好者所喜爱。10多年间,四川省集邮业务收入以年平均35.5%的速度递增,至1995年底,集邮收入累计达3.6亿元。 集邮1945年,在重庆出版的《陪都邮声》上发表了新疆集邮者王蔼云先生的《天山邮絮》一文;1946年,原在迪化的集邮者陈维瑞在其创办的《武汉邮坛》上也发表了《新疆邮人伟绩》的文章。另据有关史料记载,1944年党恩来、陈维瑞等人在迪化文庙巷银行院内成立了“迪化业余集邮社”。据此推断,新疆最迟在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了集邮活动,也可能更早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于1983年9月成立自治区集邮协会。1984年,在澳大利亚举办的国际邮展中任渺的“限新省贴用”邮票获银奖。到1999年,新疆集邮协会会员已发展到70655人,集邮爱好者达30多万人,集邮业务量完成7308.8万枚,业务收入1.18亿元。 集邮收集、鉴赏、研究邮票及其他集邮品的文化活动。集邮在中国有100多年的历史。截止到1999年8月底,全国地市县集邮协会有1909个,基层集邮组织有47724个,全国集邮协会在册会员360多万人,集邮爱好者1955万人。1997年,全国集邮业务收入达到63.07亿元。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