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霜红龛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霜红龛集

诗文别集。明末清初傅山(1607—1684)撰,清丁宝铨编。四十卷、 山初名鼎臣,又名真山,字青竹,号浊翁。忻州(今山西忻县)人。明诸生。明亡隐居。康熙中征举博学鸿词,迫㫒至京,拒不应试,特授中书舍人,仍托老病辞归。著有《荀子评注》等。此集约二百八十七万字。诗、赋十四卷,文二十六卷,附传记、事略等三卷,年谱一卷。作者博通经、史、诸子及佛道之学,亦工诗、文,尤长于音韵。其文富于批判精神与学术创新思想。怀恋亡明, 参加反清活动,揭露丑恶现实,批驳封建道学,指摘道学家为“奴儒”和“风痹死尸”。提倡“经子不分”,将诸子与《六经》并列,不拘于传统注释,重视字义训诂。主张“缘情为之”、“经世致用”,既不“求合古人”,又“不作软媚语”。文章中时有俗语、白话,于诗歌、散文、戏剧之艺术领域皆有所探索与开拓。 系清代民主主义思想先驱者,对后世影响颇深。《清史稿》评其诗文:“初学昌黎,崛强自喜,后信笔抒写,俳调俗语,皆入笔端。”有乾隆十二年(1747)刻本(十二卷),宣统元年(1909)刻本(十八卷),一九八五年山西人民出版社据丁宝铨刻影印本。陈监先《<霜红龛集>版本源流考》(《艺苑掇英》1900年、9),《傅山研究文集》(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可资参考。

《霜红龛集》

40卷,附录3卷。收诗歌和散文等。(清)丁宝铨辑。傅山以文章书画名世,其文言辞激切,慷慨激昂,文势雄放。有宣统间刊本,附丁氏所编年谱1卷。

霜红龛集

四十卷。《附录》三卷。《年谱》一卷。清傅山(1605—1690)撰。清丁宝铨编。傅山,初名鼎臣,字青山,后改名山,字青主,别字公它,山西阳曲(今太原)人,清初学者。明末诸生,明亡后,穴居养母,衣朱衣,又号朱衣道人。(别号甚多,参见年谱)康熙中征博学鸿词,拒不与试,特授中书舍人。终以老病辞归。博通经史,诸子,亦工诗文、金石、篆刻、书画。著有《荀子评注》、《冷云斋冰灯诗》等书。丁宝铨,生平不详,清末民初间人。傅山为文豪放,诗词慷慨苍凉,不作软语。宝铨恐傅山遗著,年久零落,湮没不彰,特为网罗散逸,辑为四十卷,付梓传世。本集收有:诗赋,序跋,墓铭,碑碣,疏引,书札,杂著,读子,杂记等。《附录》有传记,事略,祭文,诸家寄赠,挽悼,怀印诗什,及其诸刻本四序。书尾年谱,亦为丁宝铨辑录。参与该集编订者,还有缪荃孙、罗振玉、罗襄等。该书最早版本为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生生堂刻本(十二卷本)。后又有清宣统三年(1911年)山阳丁氏刻本,此刊本最善,今本有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