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青稞属于禾本科大麦属作物。由于它的籽实没有外壳,所以又称之为裸大麦、米大麦。青稞是藏族人民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占西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6%-60%,有的地区多达80%以上。青稞籽实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达15%左右。将它炒熟成糌粑是藏族人民最喜爱的主要食品,携带方便。用它酿制的青稞酒又是藏族人民的最好饮料。其秸秆质地柔软,是牲畜的良好饲料。 青稞naked barley即裸大麦。中国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等省区对春播裸大麦的习称。一般在3~5月间播种,7~9月收割。子粒食用,酿青稞酒。所制炒面,藏语称糌粑或藏粑。 青稞大麦的一个变种,禾本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又称裸大麦。种子是藏族人民的主要口粮。四川省主要在甘孜、阿坝州种植,绵阳市的平武、北川两县部分藏族乡也少量种植。主要推广品种是藏青3号。1994年全省栽培面积69.4万亩,平均亩产124千克,总产量8.62万吨。其中,甘孜州栽培44.7万亩,总产量5.7万吨,阿坝州栽培24.5万亩,总产量2.88万吨。 青稞一年生草本。秆直立,光滑,高约100厘米。叶片微粗糙。穗状花序成熟后黄褐色或紫褐色,小穗颖线状披针形。南北疆山区种植的粮食作物。 青稞即“裸大麦”。藏语称“乃”。青藏高原等高寒地带各民族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一般3—5月播种,7—9月收割,也有少量越冬种植的。有耐寒、耐旱、耐瘠、抗逆性强等优点,适宜寒冷、干燥、无霜期短的高原地区种植, 为藏族主要的食粮, 也是制青稞酒的原料。史称藏族先民曾以野生青稞为食,*吐蕃以前已引为家种。解放后, 品种改良和技术改革等方面均已取得很大成绩。 青稞藏族人民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西藏粮食种植面积的50%~60%。有的地区多达80%以上。青稞籽实蛋白质含量15%。青稞有很强的适应性,海拔高度由1400~4600m,年平均气温0~12°C,年降水量在160~1000mm都有青稞的种植。其中以海拔2700~4300m,年平均气温在3~9°C之间,年降水量300~650mm的地区种植最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