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鞶囊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鞶囊官员挂在腰间的皮袋。(见:鞶) 鞶囊pánnáng省称“鞶”。也称“傍囊”“绶囊”。❶盛放零碎小件物品的小佩囊,类似后世的荷包。所用材料男女不一,男用皮革,女用缯帛。一般佩在腰际。《太平御览》卷六九一:“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身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晋书·邓攸传》:“梦行水边,见一女子,猛兽自后断其盘(鞶)囊”。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八:“(李文定公)在陕西,籍诸州兵数为小册,尝置鞶囊中以自随。” 鞶囊(新疆鄯善苏巴什古墓出土) 鞶囊古时佩于腰侧带上的一种皮制囊袋。先秦时用来盛帨巾,而秦汉时多用来盛绶,以示身份。《晋书·舆服志》:“鞶,古制也。汉世著鞶囊者,侧在腰间,或谓之傍囊,或谓之绶囊,然则以紫囊盛绶也。”其中又以武将服用最多。所以《白虎通》说:“男子有鞶者,示有金革之事”。鞶囊外形多作虎头状,史籍中常见“虎头鞶囊”、“虎头旁囊”一类记载。文官则服用紫色囊,时称“荷紫”。除用来盛绶外,还用以盛奏章文卷。汉世它成为尚书郎的专门佩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