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系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系统于1964年首先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经证实它与乙型肝炎病毒有关,于1972年国际病毒肝炎会议上将其命名为乙型肝炎抗原(HBAg),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其形态,被认为是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同年又发现,乙型肝炎病毒的外壳与核心部分的抗原性不同,故分别称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血中常有过剩的HBsAg,故以往临床指的“澳抗”(HBAg)实际多属HBsAg。继而又发现了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它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寄生于肝细胞后产生的某种成分。上述三种抗原(HBsAg,HBcAg,HBeAg)与其相应的抗体,就构成了乙型肝炎病毒的三对抗原——抗体系统。目前的检验技术已可分别对上述各项进行检查。在临床上常检查其中的五项,即所谓的“两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各项阴性和阳性的含义如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