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山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高山族

高山族人口为40万左右。主要聚居在台湾省台湾岛的山地、东部沿海和兰屿岛上。使用高山族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有泰耶尔(泰雅)、邹(曹)、排湾3个语群,多达20种语言,现在仍在使用的有13种语言。不同名称的高山族使用不同的语言。高山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信仰原始宗教,崇拜天神、自然神和精灵妖怪。
高山族这一民族称谓,是1945年后中国人民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了“雅美”、“阿美”、“赛夏”、“泰雅”、“布农”、“曹”、“排湾”、“卑南”、“平埔”等称谓的人。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语言、习俗、服饰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在台湾,高山族人口只占2%左右,但却是台湾最早的居民。大约从3-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台湾台南“左镇人”就移至台湾。从那时起,高山族的先民就居住在中国的宝岛上。高山族的族源主要来自大陆东南沿海一带古越人的一支,又融合了少数来自菲律宾群岛和琉球群岛的居民。至今高山族人仍然保留着一些本民族的特色,如黥面、凿齿、穿耳等习俗。高山族人主要从事农业、林业和狩猎,其中雅美人主要从事捕鱼。高山族人在台湾当局的统治下,被称为“山胞(分为平地山胞和山地山胞)”。一部分山胞进入城市,生活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047 高山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40万,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山区及东部沿海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2909人(1990年)散居于福建、北京和上海等地。有本民族语言,大体可分泰雅、曹、排湾三种语群。无文字。其先民可追溯到三万多年前旧石器后期的“左镇人”。主要来自祖国大陆沿海一带古越族与来自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的居民相互融合发展而成。主要从事农业,兼事渔猎。以社为聚居单位,首领由社内群众推选。保留有原始宗教的信仰和仪式,崇拜精灵,盛行巫术占卜。杵舞是独具一格的民族歌舞。长期以来和汉族人民共同开发台湾,并共同反抗外国侵略者和历代统治阶级的统治。

高山族Gaoshanzu

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台湾本岛的山区以及其它一些岛屿上,小部分散居在上海、北京、武汉、福建等省、市。人口约40万人,我国大陆有高山族同胞约2 900人(1990年)。因地区和语言的差异,高山族内部又有阿美人、泰雅人和排湾人等不同称呼。高山族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国人民对于台湾少数民族的泛称。其祖先是百越的一部分,是台湾最早的居民。使用高山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长期以来,高山族和其他各兄弟民族一起,共同把台湾开辟为美丽富饶的宝岛,并英勇抗击了外来侵略,对于祖国历史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高山族的服装大多用麻布和棉布制成。一般男子穿披肩、背心、短褂、短裤、包头巾、裹腿布等。妇女穿有袖或无袖短上衣、围裙和自肩向腋下斜披的偏衫、裤子或裙子。妇女会染织各种彩色麻布,喜欢在衣襟、衣袖、头巾、围裙上面绣上纤巧精美的刺绣。有的地区有断齿、文身、黥面的习俗。高山族以“社”为聚居单位,“社”一般有六七十户。每户少的有五六人,多的有三四十人。高山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群集一起欢歌笑舞。有许多优美的民歌、古谣、神话和传说。杵乐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音乐。高山族人民还精于雕塑和绘画。一些地区的高山族居民在各种生活用具、装饰品以至住房的门楣、门槛、壁板和独木舟上,都雕刻上各种美丽的图案花纹,其中有人物、动物、花卉和各种几何形纹饰,反映出他们的劳动、狩猎和社会生活。

高山族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台湾岛山地和东部沿海。人口约400000人。高山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无文字。源于古代闽越。祖先从祖国大陆迁去,以农业为主,信奉原始宗教。17世纪后,汉民大量迁入台湾,加速了高山族社会经济发展。现分为平地山胞和山地山胞,生活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

高山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最早居住在台湾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台湾本岛中部山区和东部纵谷平原及兰屿上。据1982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统计,大陆上有1,549人。在台湾的估计有40万人 (1977年)。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可分泰雅、曹、排湾3种语群。无文字。生产以农业为主,狩猎、捕鱼为副。以社为聚居单位,社的首领由全社社众推选。婚姻称为“牵手”,行父系的一夫一妻制。衣服多用麻布和棉布制成,也有用藤布和椰树皮制成。保留有原始宗教的信仰和仪式,有定期祭祀。能歌善舞,乐器有嘴琴、竹笛、鼻箫和弓琴,以及具有独特风格的“杵乐”。善于雕刻、绘画和刺绣,有优美的民歌、古谣、神话传说。

高山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40多万,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台湾本岛的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台湾当局称之为“山地同胞”,简称“山胞”。因地区、语言、文化的差异,内部又有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曹人、赛夏人、雅美人和散居台湾各地、已基本汉化的平埔人之别。另有近3000人散居在大陆的福建、浙江沿海地区。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内部差别较大。由于所处的自然条件及受汉族文化影响程度不同,各族群的社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平原地区的与汉族接近,山区的较为落后。经济以稻作农业为主,渔猎业为辅。饮食方面,一般以粟、稻、薯、芋为常食,以猎获的禽、兽鱼肉及采集的野菜为副食。服饰方面,过去多以裸为美,仅以布幅遮挡阴部,后来多用麻布、兽皮、树皮布等制作贯头衣、无袖交领衣、胸衣、背心、长袖上衣、裙子等各式服装,喜欢用贝类、兽骨、鱼骨、羽毛等作装饰品,现在服饰面料已现代化,但式样上保留有许多传统特色。住房有木屋、竹屋、茅屋、板岩石屋等多种,一般呈长方形或方形,大多有门无窗。普通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认为精灵充斥宇宙万物,是超自然人间的神秘力量。节日大都与祭祀活动融合为一,主要有播种祭、平安祭、丰年祭、竹竿祭、大猎祭、飞鱼祭等。节庆期间,除宴食歌舞之外,还开展体育竞技、山地文化巡展、游艺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

高山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台湾本岛中部山区和东部纵谷平原及兰屿上。据1982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统计,大陆上有1,549人。在台湾的估计有近40万(1977年)。分*泰雅、*赛夏、*布农、*曹、*排湾、*阿美、*雅美、*卑南、*鲁凯、*平埔等部分人。其先民可追溯到三万多年前旧石器时代后期的“左镇人”。主要来自祖国大陆沿海一带古越族与来自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的居民, 相互融合发展而成。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可分泰雅、曹、排湾三种语群。无文字。生产以农业为主, 渔猎为副。捕鱼在雅美人经济生活中占主要地位。以社为聚居单位, 社的首领由全社社众推选。婚姻称为“牵手”, 一般行父系的一夫一妻制。阿美人还保留母系氏族制残余,世系随母系,财产由长女继承,男子入赘女家。衣服多用麻布和棉布制成,也有用藤皮和椰树皮制成,还有用成串贝珠缀在麻布上的“贝珠衣”。排湾、鲁凯以百步蛇为图腾崇拜。人死后多行屋内葬。雅美人中至今尚存悬棺葬。有定期祭祀。能歌善舞。乐器有嘴琴、竹笛、鼻箫和弓琴, 以及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杵乐”。善于雕刻、绘画和刺绣,有优美的民歌古谣、神话传说。长期以来和汉族人民共同开发台湾, 并共同反抗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历代统治阶级的反动统治。

高山族

主要分布在台湾省的山地、东部沿海纵谷平原以及兰屿上。内部有阿美、泰雅、排湾、布农、鲁凯、卑南、曹、赛夏和雅美等不同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高山族。人口约40万人。大陆上散居高山族人口为4461人(2000),其中男2418人,女2043人。受教育程度:研究生6人,大学本科158人,大学专科262人,中专201人,高中578人,初中1354人,小学1322人,扫盲班36人,未上过学192人。分布的行业:农、林、牧、渔业86人,采掘业3人,制造业34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人,建筑业8人,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1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11人,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15人,金融、保险业3人,房地产业2人,社会服务业7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2人,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16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18人。从事的职业: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19人,专业技术人员29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6人,商业、服务业人员26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85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38人。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高山语属南亚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高山族内部语言差别较大,包括20余种语言,现在主要使用的有13种,分泰雅、曹、排湾3个语群。高山族地区,以“社”为聚居单位。“社”一般有60~70户,大的社有500~600户。每户少的5人,多的30~40人。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旱稻、粟、黍、芋、薯等6种农作物。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3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