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儿童歌词的比喻手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儿童歌词的比喻手法Ertonggeci de biyushoufa歌词的“比兴”手法中的比,就是比喻,俗话说“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表现手法。比喻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传统手法,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这样解释:“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较通俗明白,后人也有列专篇阐发的,从不同角度说明,其说不一。在创作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能使作者感情的激发、联想的产生和事物的描写得以结合具体形象进行。所以,实质上这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艺术方法,在儿童歌词创作中运用得很多。一个比喻句由三部分组成,例如“党的温暖象太阳”这句词中把“党的温暖”这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比喻为“太阳”,形象地说明党给我们带来幸福和温暖。其中“党的温暖”是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太阳”是做比喻的事物,叫“喻体”;“像”是连接本体与喻体的比喻词。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形式。❶明喻:用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一般格式为“甲像乙”。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就像”、“仿佛”等。例如“灿烂的五星红旗/像朝霞一样高高地飘扬。”(张名河《我们美丽的祖国》),例中把“五星红旗”比做“朝霞”,表达了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深厚感情;又如“高高的天空/雄鹰在飞翔,好像在守卫/辽阔美丽的土地。”(管桦《我们的田野》),例中把“雄鹰在飞翔”比做“在守卫”,表达了少年儿童热爱祖国土地的心情;再如“每当我翻开心爱的课本/就像跨进知识的大门/那里仿佛是春天的花园/鲜花盛开/空气是那样清新。”(金波《翻开心爱的课本》),例中把“课本”比做“知识的大门”和“‘鲜花盛开’的‘花园’”,表达了少年儿童热爱学习的好品德。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