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高欢496—547北朝北魏将领。又名贺六浑。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东)人。世居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为鲜卑化汉人。相继从破六韩拔陵、杜洛周、葛荣等起义反魏,后叛变投靠尔朱荣。荣被孝庄帝袭杀后,尔朱兆命其为晋州刺使,统领六镇兵。后乘机反兆。太昌元年(532年)韩陵之战,他以三万余众击败尔朱兆二十万大军。随后入洛阳,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旋进兵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消灭尔朱氏势力,把持朝政。永熙三年(534年),逼孝武帝西奔长安依宇文泰,复立元善见为帝(即孝静帝),迁都邺,使北魏分裂为东西。他自任大丞相,操纵东魏政权。后多次对西魏作战,连遭挫折,于547年病死。其子高洋,后废魏自立为帝,史称北齐。 高欢496—547字贺六浑,东魏渤海蓚(今河北景县) 人。祖父高谧,北魏侍御史,坐法徙居怀朔镇 (今内蒙古包头东北)。欢世居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他初为队主,后转为函使,多次往返洛阳,得知北魏朝廷腐败,于是有澄清天下之志。孝昌元年 (525),六镇起义爆发,欢首先参加起义,后来投靠尔朱荣部,并得到尔朱荣的信任,以为亲信都督,又为晋州刺史。永安三年(530),孝庄帝杀尔朱荣,尔朱荣之侄尔朱兆举兵赴洛,召高欢随往,欢托故不得。尔朱兆攻入洛阳后杀孝庄帝,立节闵帝元恭,遂专擅朝政。高欢乘机收纳葛荣旧部二十余万人,又得到尔朱兆的允许进占冀州。普泰二年 (532),高欢率兵打败尔朱兆,进入洛阳,杀节闵帝,另立平阳王元修为帝,是为孝武帝。欢自为大丞相,独揽大权。接着,高欢又进兵晋阳,消灭了尔朱兆的势力。天平元年 (534),高欢逼迫孝武帝西奔长安,另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是为孝静帝,并迁都邺,史称东魏。其时高欢镇晋阳以控制朝政。他在执政期间,一再设法调和鲜卑人和汉人之间的民族矛盾,甚得众心。并且招抚流亡,检括户口,统一度量,颁行天下,使东魏政权的实力有所增强。武定五年 (547),高欢病死于晋阳。其后,高欢之子高洋废掉东魏,建立北齐,追谥高欢为神武皇帝。 高欢496—547又名贺六浑,北魏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世居怀朔镇(今内蒙包头市东北),属鲜卑化汉人。早先参加杜洛周起义,继投葛荣。荣死,势力膨胀,掌魏兵权,称大丞相。逼走孝武帝,立孝静帝,迁都邺,史称东魏。执政16年。后子高洋代魏称帝,追尊为神武帝。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