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鲁仲连义不帝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鲁仲连义不帝秦

鲁仲连本是战国时齐国人。他口才雄辩,好为人出谋划策,又清高倨傲,不肯入仕,到处游历。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军歼灭赵军40万人。前259年,秦乘胜围攻赵都邯郸,力图一举灭赵。赵孝成王十分害怕,各诸侯国也因惧秦而不敢救赵。魏安釐王派将军新垣衍设法进入重围中的邯郸,劝赵相平原君鼓动赵王尊秦昭王为帝,以换得秦撤兵。平原君正犹豫未决,鲁仲连游历到邯郸,便面见平原君,请平原君向新垣衍引见他。鲁仲连对新垣衍说: 秦是拋弃礼义的国家,用权谋逼迫士兵卖命,用严刑役使百姓,如果秦称帝,恶政便会施于天下。那时,我宁可蹈海而死,也不会作秦的臣民。鲁仲连旁征博引,力陈秦称帝的危害,历数秦之不义,竭力渲染秦称帝后诸侯国将遭遇的不幸。新垣衍心悦诚服,称赞其为“为天下之士”,于是放弃劝赵王奉秦为帝。前257年,春申君黄歇率楚军与信陵君无忌窃虎符调遣的魏军向集结于邯郸城下的秦军猛攻,城内平原君也率三千敢死士冲出城来,秦败,邯郸之围遂解。战后,平原君打算封鲁仲连为官,鲁仲连坚辞不受。平原君又以千金犒赏,鲁仲连说:为天下之士者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不取报酬。获取报酬是商贾所做的,我不是那样的人。之后向平原君告别而去。

《鲁仲连义不帝秦》

选自《战国策·赵策》,撰者不详。公元前258年,秦出兵围赵之都城邯郸,魏王遣使者辛垣衍入赵,托平原君说服赵王尊秦王为帝,试图以此使秦罢兵,此时齐国的高士鲁仲连正在赵国,闻讯后前往游说,终于打消了辛垣衍原先的想法。本文即记载了这一史实。正如战国其他游士一样,鲁仲连主要采用了由此及彼的方法,在逻辑上形成一种自然的气势,使对方处于完全为自己所控制的尴尬境地。他首先摆出了鬼侯献子而遭醢,鄙侯献忠而遭脯,文王兴叹而遭囚的历史教训,表明对邪恶的纵容只能招致可悲的下场。在这个前提下,又从正面引出了邹、鲁以蕞尔小国的身份拒绝齐闵王的史实,从而给有着万乘之尊的梁国以强烈的刺激。最后,又无情地揭示出尊秦为帝所要造成的恶果。可谓有理有据,难以辩驳。虽然鲁仲连的游说方法与当时纵横家同出一辙,但它完全是建立在道义基础之上的,丝毫不含有个人的功利因素,他的功成身退的行为证明了这一点。正因为如此,他的游说才更有力,后人提到他的名字才肃然起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