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九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85 九章楚辞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包括《惜颂》等9篇。朱熹以为系后人辑集,“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今人多从之。除《橘颂》或为早年作品外,余皆反映其遭谗及放逐后的生活,抨击腐朽贵族集团,表现出要求改革政治的进步思想。今人或疑《惜颂》、《思美人》、《惜往日》、《悲回风》4篇非屈原作,但无确据。 《九章》jiuzhang楚辞篇名。屈原作。共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作品。也有人怀疑《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以及《惜诵》非屈原所作,但无可靠证据。朱熹认为这组作品是“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楚辞集注》),遂名为《九章》,此说较为可信。 九章代指挥行军的九种旗章,其上有日、月、龙、虎、鸟、蛇、鹊、狼、九种图案。《管子·兵法》:“九章,一曰举日章则昼行,二曰举月章则夜行,三曰举龙章则行水,四曰举虎章则行林,五曰举鸟章则行陂,六曰举蛇章则行泽,七曰举鹊章则行陆,八曰举狼章则行山,九曰举章则载食而驾。九章既定,而动静不过。” 九章jiǔzhāng❶帝王冕服上的九种图案。《周礼·春官·司服》“享先王则衮冕”汉郑玄注:“冕服九章,登龙于山,登火于宗彝,尊其神明也。九章:初一曰龙,次二曰山,次三曰华虫,次四曰火,次五曰宗彝,皆画以为‘繢’;次六曰藻,次七曰粉米,次八曰黼,次九曰黻,皆希以为绣。则衮之衣五章,裳四章,凡九也。”唐贾公彦疏:“山,取其人所仰;龙,取其能变化;华虫,取其文理。”又:“宗彝者……虎蜼也。虎取其严猛,蜼取其有智;藻,水草,亦取其有文,象衣上华虫;火亦取其明;粉米以取其絜,亦取其养人;黼谓白黑为形,斧文近刃白,近上黑,取断割焉;黻,黑与青为形,则两色相背,取臣民背恶向善,亦取君臣有合离之义,去就之理也。”《南齐书·陆澄传》:“泰始六年,诏皇太子朝贺,服衮冕九章。”《明史·舆服志二》:“洪武二十六年定,衮冕九章,冕九旒,旒九玉。”清金鹗《求古录礼说·冕服考》:“案《周官》文经:‘王祀昊上帝则服大裘而冕,享先王则衮冕。’又云:‘公之服自衮冕而下如王之服。’夫衮冕九章,公之服也,公自衮冕而下如王服,则王之服必有加于九章之衮冕而为十二章可知,大裘之冕其必十二章也。” 九章是屈原所作 《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篇诗歌的总称。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 “屈原放于江南之壄,思君念国,忧心罔极,故复作 《九章》。章者,著也,明也,言己所陈忠信之道甚著明也。”朱熹在《楚辞集注》中则认为系后人所辑,“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很多人同意朱的说法,认为它不是一时所作,西汉时才被人把它编在一起,加上《九章》之名。这些诗多数是诗人被疏或流放在外作的,在思想内容上,也都和《离骚》一样抒写诗人思想不能实现的悲苦心情,和对楚国黑暗政治的揭露与批判。但在表现手法上却和《离骚》不同,多直抒胸臆,文笔也比较朴实,浪漫主义成分较少,表现了屈原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九章《楚辞》篇名。战国楚屈原作。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宋朱熹以为系后人辑集,“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今人多从其说。除《桔颂》为早期作品外,余皆反映作者遭谗放逐后的生活、思想和心情,抨击腐朽贵族,要求改革政治。其中《哀郢》写郢都的破灭,《怀沙》、《惜往日》为绝命辞。这些诗不同于《离骚》的斑烂绚丽,感情奔放,也较少浪漫主义色彩,而是直抒胸臆,朴素优美,别具一格。今人或疑《惜诵》、《思美人》、《惜往日》、《悲回风》四篇为伪作,然无确据。 九章书名。即《九章算术》。九卷。中国古代数学经典著作。作者及成书年代不详,书中内容多反映西汉时期事例,一般认为是在较长时期内经多人之手纂辑而成。共收入二百四十六道应用问题,并按问题的性质和解法分为九大类,每类为一卷。隋唐以后,成为官办算学的必修课本及算学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