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渚1900—1964
古典文学研究家、画家、书法家、教授。名孝纾,字公渚,号
庵,别号霜腴。福建闽侯人。书斋称“七十二叠山房”。自幼受家庭熏陶,擅古典文学,专诗词歌赋。二十年代受聘于上海著名藏书楼“嘉喜堂”,工作之余从事著述、同时在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兼任教职。与陈曾寿、汤涤、朱孝臧、叶恭绰等擅书画的古典文学家组织“康桥画社”,在书画上卓有成就。1934年到青岛,在山东大学文学系任教。抗日战争期间在北京教书为生,1946年山东大学复校,又返回青岛任教授,至1964年去世。晚年,为社会的繁荣兴旺鼓舞,画艺日高。曾与南北知名画家潘天寿、俞剑华、王雪涛、李苦禅等,及青岛的国画家杜宗甫、赫保真、马龙青、冯凭等共同举办画展,受到国画界好评。他的山水画,幼年曾受同乡前辈林纾(琴南)启蒙。最初师法清初四王,又效明代沈石田、文征明等历代名家。在上海任教期间,得黄宾虹指教。晚年师法造化,搜妙创真,信笔拈来,妙合自然。他的画十分注意笔墨技巧,笔力刚健,力透纸背。他的画突出特点是诗书画融为一体,书画、诗词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著作甚丰,结集者有《楚辞选》、《欧阳修文集选注》、《欧阳修诗词选译》、《黄山谷诗选注》、《陈后山诗选注》、《躬庵文稿》、《金石文选》和诗词集《崂山集》等。他的旧体诗词和骈体文造诣俱深。又有未刊稿《天问达诂》及所作山水画三百余幅文革时被焚,甚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