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14 黄铜黄铜系铜锌合金,古称鍮石。我国是冶铸黄铜最早的国家。据宋人李昉等编的《太平御览》引用三国时魏人钟会所著《刍荛论》的话说“稗草像稻秧;鍮石像黄金。”可见,约公元3世纪前后我国即能冶炼黄铜。另据《唐书·食货志》所载,唐玄宗时全国有炼铜炉99座,每炉年铸钱330串,耗铜21200斤,足见我国在公元6世纪前后炼铸黄铜的技术和规模已相当可观了。宋人崔昉在《外丹本草》中记述了黄铜的炼制方法: “用铜1斤,炉甘石1斤,炼石即成鍮石1斤半。”炉甘石即菱锌矿;元人托名苏轼所著《格致初谈》则说:“赤铜入炉甘石炼为黄铜,其色如金。”明人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也述及:“炉甘石大小不一,赤铜得之,即化为黄,今之黄铜皆此物也。”有关黄铜的炼制方法当推明末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五金篇》的记述最为详尽,其中还提到用倭铅(即锌)代替炉甘石炼制黄铜的方法,表明当时我国黄铜的炼制技术已接近现代方法,也表明此时我国已出现炼锌技术。 黄铜铜锌合金的总称。仅由铜和锌组成的称为“普通黄铜”。常用的有两类:1.68黄铜(或α黄铜,俗称“三七黄铜”)。含锌30—33%,余为铜。具有良好塑性;2.62黄铜(或α+β黄铜,俗称“四六黄铜”)。含锌36.5—39.5%,余为铜。强度较68黄铜好,但塑性稍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