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黎明的河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黎明的河边短篇小说。作家峻青著。1954年发表。描写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攻胶东解放区,昌潍平原沦陷时,通讯员小陈为了掩护武工队长通过敌人封锁线,最后一家人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揭示了千百万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和拥护是我军克敌致胜的根本原因。情节跌宕起伏,风格雄浑悲壮。 《黎明的河边》短篇小说,峻青著。写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发动内战疯狂进犯胶东解放区,上级派交通员小陈护送武工队长“我”和老杨到河东去开展工作。黑夜里在暴风雨中与敌人遭遇。敌人封锁渡口并抓去小陈的母亲和弟弟做人质,企图迫其交出被护送的干部。小陈的父亲果断地冒险凫水送干部过河,小陈则在三面受敌、一面临水的险恶环境中拼死掩护,他亲眼看到母亲和弟弟的壮烈牺牲,自己后来也与匪首同归于尽。作品借助于环境的烘托渲染,让主要人物的性格在生死关头和残酷的战斗中得到集中鲜明的表现。作品写得激昂悲壮,动人心魄。写于1954年,后收入同名短篇小说集。 黎明的河边短篇小说集。峻青著。1955年新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黎明的河边》、《老水牛爷爷》、《水落石出》、《党员登记表》、《老交通》等。峻青原名孙俊卿。1922年3月生于海阳县。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后,曾任胶东区党委机关报《大众报》记者,新华社前线分社随军记者,敌后武工队小队长。1948年春,随军南下,作中原新华社记者,后又任《中原日报》编辑组长。1949年调任中南人民广播电台宣传科长及编委。1952年7月,调中南文艺界联合会从事专业创作。是年冬,参加中国作协组织的第二批作家下乡下厂学习后,到胶东深入生活。后调任上海市委第九肃反小组核心组领导成员,上海文联及作协、美协、剧协、音协等肃反五人小组组长,作协上海分会代理党组书记。1960年,参加第三次全国文代会,被选为作协理事。从1954年起,写了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在文艺界引起较大影响。本集作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胶东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顽强斗争的英雄行为,塑造了众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在读者中有较大影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