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黑龙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黑龙潭位于西山余脉寿安山北麓。潭面原有700平方米,现直径约10米。旧传潭周山上产黑石,金代曾采之为宫女画眉,称黛石,潭水因呈黑色。山亦称画眉山。《帝京景物略》:“画眉山产石,墨色,浮质而腻理,入金宫为眉石,亦曰黛石也。”民间又传潭底潜居黑龙,明成化年间在潭后依山筑黑龙王庙,祀奉黑龙王,天旱时在庙内祈雨,现仅余残址及明、清和近代碑刻6通。其中一碑为翰林学士高士奇撰文,对研究北京史有一定价值。潭周建有半圆形回廊33间。 黑龙潭位于密云水库西北石城乡轱辘峪大关桥下,为长城下白河峡谷潭群。河道全长约4公里,落差达220米。白河水奔腾下注,形成数十处深潭,其中有名大潭有18个,合称黑龙潭。谷口一潭面积约50平方米,南侧岩石似龙,北侧岩石如虎,景称“龙守门、虎把关”。上方瀑布高约30米,飞泻入潭,崖壁刻有“快活山谷”、“黑龙潭”等。沿谷上行有悬潭、沉潭、落雁潭、平沙潭、滴水潭、苇潭、曲潭、三叠潭、龙戏潭、真龙潭、春花潭、秋月潭和众多小瀑。潭水清似镜,四周风光各异。潭中动物如鱼、虾、蛇、龟、蛤蟆等均为黑色,亦一奇观。向北溯流而上不远处,有大瀑飞泻,即京都第一瀑。 黑龙潭位于泰山百丈崖下,是一自然石穴,深广数丈。口小腹大,形同坛子。潭水澄碧见底,潭上一桥似虹横空。夏秋际多雨,西溪流水经百丈崖倾泻而下,声若雷鸣,犹万丈白练垂天,水浪飞溅,直奔谷底,注入潭中,因成“龙潭飞瀑”奇美景观。每当雨霁,白云低空徘徊,西面两道瀑布悬空,宛似玉龙飞舞,与龙潭飞瀑合称为“云龙三观”。 黑龙潭位于县城西北约5公里处,是一个以水库为中心的优美风景区。1972年建成。蓄水3.5亿立方,坝体内侧题刻“高峡出平湖”五个大字。坝侧纪念碑上“黑龙滩水库”五个大字,是郭沫若八十高龄为家乡人民所书。23平方公里的辽阔湖面,可供游人荡舟游乐。湖中,野鸭、天鹅、灰鹤、白鹭,戏水翔天,似与游者相乐。72岛屿点缀湖上,如珠似玉镶嵌湖镜。岸边垂柳依依,岛上野花点点,是垂钓者的乐园。库尾尚有文物古迹,唐宋“龙岩”艺术遗址人皆称奇,“泼水现竹”更令人叹绝。湖畔山岩,正凿一巨型长龙,一山为首,数峰为身;龙首已成,龙身未遂。竣工之日,当又一“世界之最”。 黑龙潭又名龙泉观。位于北郊15公里的龙泉山下。传说有黑龙潜藏于潭,故名。潭为一冷泉,水上跨一石桥。桥一边是深潭,即黑龙潭,泉水似串串珍珠自地下涌出,极为清澄;桥另一边是浑水潭,较浅。桥下“两水相交,鱼不往来”,成为奇观。潭边建有观鱼楼。黑龙潭道观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由两组建筑群组成。下观是黑龙宫,依深水碧潭,绿树森森,古朴幽雅。上观是龙泉观,包括北极殿、玉皇殿、三清殿三层,层楼叠阁,殿宇壮观。观中遍种奇花异木,其中唐梅、宋柏、明山茶,被郭沫若称为“黑水祠中三异木”。唐梅、宋柏与汉祠、明墓又是黑龙潭的“古迹四绝”。汉祠指黑水祠,供黑水神像,建于汉代,已年久湮没。唐梅指三清殿前的多株梅树。宋柏指观内天井中的两株古柏,枝干苍虬,翠色参天。明墓指明朝诸生薛尔望尽节处。现已建为黑龙潭公园。 黑龙潭位于凤台县城东1公里处。这里“山势直出,截淮中流”,潭址就在山岩峭壁前的淮河水中。清《凤台县志》、《凤阳府志》均载:“潭深数十丈,有泉。”岩壁还有一大洞,可容百人。据说,古时潭口尚在岸上,淮水涨时漫过潭口和洞口,落时又退回,由于水流的冲压,在涨落中,潭口会发出深沉的轰鸣,山谷回荡。旧时以为潭中有“潜龙”,鸣声为“龙吟”,还把圆月印于潭上称作“骊龙珠”,黑龙潭也由此得名。这里风光秀美,月夜更具特色,古时即为淮滨名胜,苏东坡有《寿春李定卿出饯城东龙潭》诗。今潭口已没于淮水,航运部门在水下考察时,曾发现潭口北面有一座三孔桥,其可为岁月变迁的历史印记。 黑龙潭古名龙泉观。在云南省昆明市北郊10公里的龙泉山麓,传为汉黑水祠故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潭水深绿显黑,旱年不涸。现存黑龙潭道观,由上、下观两组建筑群组成。下观依深水碧潭,称黑龙宫,有道宇三重;上观隐绿荫深处,称龙泉观,内分北极殿、玉皇殿、三清殿三层,层楼迭阁,华伟壮丽。两观均始建于明代初年,清代又有修葺。观内环境幽静,古木名花极多,尤以唐梅、宋柏、明山茶称著,谓之“三绝”。唐梅,是两株重瓣红梅,树干如铁,蟠结似龙,花香袭人,相传为唐代中叶所植,现仅存枝干,且有清代大理石唐梅记事碑刻。另有宋柏多株,大者四人方能合抱,苍劲挺拔,翠荫蔽天。还有一株名叫“早桃红”的木本山茶花,每逢冬末春初繁花如霞,一树火红,在黑龙潭百花园中颇具风骚。 黑龙潭在四川省仁寿县城西16公里的清水镇,是一座峻工于1972年的人工湖。周长160公里,南北长32公里,水面23平方公里,蓄水3.6亿立方米。湖中有72座岛屿,岸线蜿蜒曲折,有10个各具特色的景区:大坝、三大湾蓬莱岛、青龙嘴植物园、龙岩摩崖造像和石刻书画、陈姑山、七星照月、八一群岛、韩家坝、白果坝和双燕子等。 黑龙潭位于泰山百丈崖下,龙潭水库与长寿桥之间。潭深广各约数丈,原为一自然石穴,口小腹大,形同坛子,由于山水年久冲击成潭。潭水碧绿,清澈见底。潭上一桥凌空飞架,宛若长虹。夏秋大雨,瀑布飞流直下,声若雷鸣,桥下挂起千尺素练,其景象和气势之壮观,令人惊叹叫绝,飞流直泻黑龙潭,人称“龙潭飞瀑”,为泰山胜景之一。盛下大雨之后,云雾缭绕于崖畔,东、西、北三个百丈崖的飞流直下,气势磅礴,若三条银龙自天而降,故称为“云龙三现”,是泰山一大奇观,古人有“冒雨游山也不嫌,游山遇雨景更添”的诗句。百丈崖上端,溪水入潭处的河床上,黑色岩石中有一条横向的白色纹理,俗称“阴阳界”,因南为悬崖深涧,人易滑下发生危险;而界北则平坦安全,故名。1965年于长寿桥东西两端各建石亭一座,东为云水亭,西名风雷亭,游人在此可观瀑赏景。东西两亭遥遥相对,与长寿桥、百丈崖相互映衬,恰如一幅天然山水画。潭东南有一石亭,名西溪石亭,门两侧有“龙跃九霄云腾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扬波”石刻对联。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