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龟山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龟山集

诗文别集。北宋人杨时(1053—1135)撰。四十二卷。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晚年隐居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师事程颢、程颐, 为“程氏正宗”,一代理学大家。此编凡书、奏、表、札、讲义、经解、史论、启、记、序、跋各一卷,语录四卷,答问二卷,辨二卷,书七卷,杂著一卷,哀辞祭文一卷,状述一卷,志铭八卷,诗五卷。其文多涉时事,如评论蔡京、王安石,请排和议、争三镇、请一统、治盗贼等,于时势安危言之凿凿,非空谈性命不达世变之论。其诗五卷,收诗二百三十一首,诸体俱备,颇有功力。诗中多有理学气,开南宋理学入诗之先。杨集旧版散佚,明弘治间将乐知县重刊,并为十六卷,后常州东林书院刊本分为三十六卷,万历间将乐知县重刊本完为四十二卷。有顺治七年(1650)刊本(时裔孙令闻刊,卷帙一仍万历本),《四库全书》收录此本。

龟山集

北宋杨时著。共42卷。其中书、奏、札、讲义、经解、史论、答问等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杨时的伦理思想。认为“为道”必先“明善”,而“明善”的途径主要不在“格物”,而在“反身而诚”,把“诚意”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强调内心涵养,主张“为仁由己”,“圣道之归”,“要以身体之心验之”(《寄翁好德》),要“利用安身”以“崇德”,“精义入神”以“致用”。有明万历间林熙春刊本、清康熙间杨氏刊本等。

《龟山集》

42卷。收诗歌和散文等。其文以秦疏和答辩见长,论议时事激切而翔实。有《四库全书》本。

龟山集

四十二卷。宋杨时 (1053—1135)撰。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今福建将乐县)人。熙宁九年(1076)进士,调官不赴。学于程颢,颢去世,又学于程颐。闭门不仕十年,后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徽宗时,召为微猷阁侍制。高宗时,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杨时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哲学观点继承“二程”学说,主张“致知必先于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东南学者奉为“程学正宗”,称之“龟山先生”。其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颇深,大理学家朱熹与之一脉相传,是其三传弟子。虽不以文章见重,但其文笃实质朴,不失儒者之言。著有《龟山集》四十二卷,今收入 《四库全书》存目。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