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48年, 黑龙江地区已完成土地改革, 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生产建设上来, 农村互助合作运动纳入了工作日程并提到突出位置。到1950年, 黑龙江地区在 “组织起来, 发展生产” 的方针指导下, 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形势。当时黑龙江、松江两省的互助组已经发展到26.3万余人,参加互助组的户数达125.4万余户, 占两省农户总数的75.28%。以自愿互利为原则掀起的互助合作运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但以 “换工插犋”为主要特征的简单的劳动互助, 已满足不了农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客观上要求有新的互助合作组织形式来适应。1951年12月, 中共中央下发了 《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决议草案阐述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越性, 号召在群众有比较丰富的互助经验, 又有比较坚强的领导骨干的地区, 有领导有重点地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决议草案的发表, 为黑龙江省农业扩大再生产指明了方向, 一些基础好的常年互助组, 纷纷要求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从此开始了由互助组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
1952年初, 中共黑龙江省委, 根据中共中央 《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决议 (草案)》的指示精神, 决定开展办初级农业合作社试点工作, 1952—1954年,省、县、区、村党组织分别搞试点, 并总结试点经验。1955年上半年中共中央提出 “整顿和巩固” 的方针, 黑龙江省在全力整顿巩固现有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的同时, 又适当发展了一批新社。到1955年7月底, 黑龙江省共有初级农业合作社23 856个,入社农户626 894户, 占全省农户总数的37.23%, 入社土地、劳力、畜力占全省总数的40%。1955年8月以后, 由于错误的批判 “小脚女人”、“右倾保守”及 “左顷机会主义”, 农业合作化运动很快进入了高潮。到12月中旬, 全省加入初级社的农户已达140多万户, 入社农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80%, 基本实现了初级农业合作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