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一)面积结构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一)面积结构

农作物种植面积结构,随着中央有关经济政策调整和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新疆由于生产水平低下,粮食产量不敷需求,加之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比重一直很大,1949年为84.53%。经过3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生产发展较快,粮食供应情况较好,1957年降为79.1%。3年困难时期,粮食严重匮乏,因之比重反弹,1962年回升到81.92%。之后,略趋下调,1978年为76.46%。经济作物比重30年内除1949年、1962年不到10%,其他年份多在11%~12%左右徘徊。1963年自治区党委号召大力扩种苜蓿、绿肥,以及瓜菜面积的增加,其他作物比重缓慢上升,1978年为10.93%,比1952年增长了1倍多。
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确定全国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村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倡导积极抓好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并一再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大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迅速发展。从1984年起,新疆粮食达到自给有余,甚至局部地区出现“卖粮难”、“调粮难”。棉花、甜菜等经济作物面积大幅度增加,粮食作物面积比重明显下降,1981年调整到68.91%,1991年为58.30%,1994年降为49.97%。1995年,国家提高粮食收购价,自治区实行“以棉补粮”的扶持政策,并倡导北疆积极开展玉米高产开发,粮食作物面积比重回升至52.21%。1979—1995年的17年里减少了24.24个百分点,相当于1950—1978年29年减少8.08个百分点的3倍。国家大幅度提高棉花、油料、甜菜的收购价,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尤其是棉花,面积比重节节提高,1978年经济作物与棉花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分别是12.6%和5.07%,1995年相应增加为37.83%和24.35%。其他作物,比重大致在11%上下摆动,1995年下降至9.96%。见表6-1-1。

表6-1-1 农作物种植面积结构

年份农作物
总播面积
(万公顷)
结构 (以总播面积为100)
粮食
作物
经济
作物
棉花其它
作物
苜蓿
1949
1952
1957
1962
1965
1970
1975
1978
1980
1985
1990
1994
1995
102.79
137.42
170.78
254.40
278.96
295.41
291.07
302.17
299.37
284.66
297.95
299.38
305.14
84.53
82.65
79.10
81.92
79.23
79.46
78.78
76.46
72.23
65.10
61.31
49.97
52.22
9.93
12.14
14.17
9.99
12.38
11.29
11.47
12.60
16.21
23.61
26.68
39.67
37.83
3.27
4.73
6.57
4.10
5.70
5.25
5.08
5.07
6.05
8.91
14.61
25.05
24.35
5.53
5.21
6.73
8.08
8.39
9.25
9.75
10.93
11.56
11.29
12.02
10.36
9.96
2.82
2.62
3.17
2.85
5.07
5.28
5.57
5.79
6.40
1.64
5.35
4.25
3.95


1995年,新疆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比重比全国的73.43%低21.21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比重比全国的14.99%高22.84个百分点,棉花面积的比重比全国的3.62%高20.73个百分点,其他作物的比重比全国的11.58%低1.62个百分点。粮食作物比重在全国各省市、区中为最低,经济作物及棉花的比重则遥遥领先。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