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面积结构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一)面积结构农作物种植面积结构,随着中央有关经济政策调整和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新疆由于生产水平低下,粮食产量不敷需求,加之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比重一直很大,1949年为84.53%。经过3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生产发展较快,粮食供应情况较好,1957年降为79.1%。3年困难时期,粮食严重匮乏,因之比重反弹,1962年回升到81.92%。之后,略趋下调,1978年为76.46%。经济作物比重30年内除1949年、1962年不到10%,其他年份多在11%~12%左右徘徊。1963年自治区党委号召大力扩种苜蓿、绿肥,以及瓜菜面积的增加,其他作物比重缓慢上升,1978年为10.93%,比1952年增长了1倍多。 表6-1-1 农作物种植面积结构
1995年,新疆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比重比全国的73.43%低21.21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比重比全国的14.99%高22.84个百分点,棉花面积的比重比全国的3.62%高20.73个百分点,其他作物的比重比全国的11.58%低1.62个百分点。粮食作物比重在全国各省市、区中为最低,经济作物及棉花的比重则遥遥领先。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