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引黄放淤改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三)引黄放淤改碱

引黄放淤在黄河上、中游地区有悠久的历史,但在山东年代并不太久。山东的引黄淤灌,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1930年,国民党山东省建设厅曹瑞芝技正等倡议在黄河沿岸兴建虹吸工程引黄淤田,1933年,山东省建设厅拟定了《山东省黄河沿岸虹吸淤田工程计划》,计划修建虹吸工程26处,将沿黄165万亩涝洼盐碱地淤改为良田,当年在历城王家梨行建成山东第一处引黄虹吸工程。1934年秋,齐河红庙、青城马扎子、蒲台王旺庄等3处虹吸淤田工程也相继建成。以上4处淤田工程设计淤田面积21.5万亩,试引水效果良好。马扎子虹吸淤田工程,在验收时放淤10天,淤田1 000余亩,平均淤厚约18厘米。完成全部淤灌计划,需建设费3.1万元,因投资不落实,又加上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和国民党扒开花园口大堤,逼黄河改道安徽、江苏人海,山东黄河断流,导致虹吸淤田工程计划落空。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贯彻“根除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的治黄方针,不仅发展了引黄灌溉,而且开展了引黄放淤改土。1950年8月31日,在利津县綦家嘴首次试办的引黄放淤工程竣工放水,放淤沉沙改造盐碱地面积53万平方米,其尾水经80公里长的排水渠排入徒骇河,解决利津、沾化两县20万人的饮水困难,发挥了比较好的效益。此后,引黄淤灌逐渐得到发展,主要是结合引黄灌溉,利用沿黄的涝洼盐碱地为灌溉沉沙池落淤改土,清水灌田。1953年,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处在黄河下游佛头寺险工段建成虹吸引黄工程,并建沉沙试验站,为灌区沉沙提供资料。
自60年代末,山东引黄淤改工程得到较大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先后兴建了东明县阎潭、垦利县十八户等大型淤灌工程,至1985年全省共计淤灌改土面积186万亩,其中荷泽地区淤改面积最大,为134万亩,其他地、市均不足10万亩。全省已淤改面积占需淤改面积的47%。淤改后的土地,粮食等作物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如济阳县沿黄耕地36.41万亩,其中盐碱地达16万亩。到1982年淤改5.5万亩,浑水种稻4万亩,共9.5万亩,淤改或稻改后粮食亩产一般达到300—400公斤,增长2—3倍。实践证明,引黄放淤是改造沿黄地区涝洼盐碱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效途径。
1. 东明县阎潭淤改工程。东明县西靠黄河、东至红卫河西支,南至省界,北至鱼沃河,因受黄河侧渗影响,涝碱灾害严重。全县有盐碱耕地38万亩,沙碱荒地14万亩。淤改前农业生产低而不稳,人民生活十分困难。自1968年开始,利用阎潭小引黄闸进行放淤改土,1969—1970年淤地5 000亩,使过去的不毛之地亩产粮食达到100公斤左右。淤改带来的效益,激发了人们通过淤改发展农业的积极性,1971年至1972年10月建成阎潭引黄灌区,实行引黄灌溉和放淤改土相结合。至1985年,全县淤改土地43.3万亩,淤厚一般为0.3—0.5米。生产面貌大为改观,到1978年粮食开始自给有余,初步解决温饱问题。1983年净向国家贡献粮食4 756.5万公斤,居荷泽地区之首。1984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8 950万公斤,皮棉1 600公斤。
2. 垦利县十八户放淤改土工程。垦利县十八户淤改区濒临渤海,面积400余平方公里,85%以上是盐碱地,有10万亩耕地单产不过50公斤。1969年3月26日至10月1日建成十八户引黄淤灌工程,设计引水流量200米3/秒,闸前开挖引渠长500米,以放淤改土为主,结合灌溉和分洪,设计淤灌面积60万亩。淤灌工程采用上窄下宽的条渠放淤方式,有5个条渠和一块淤区,尾水入海。1970—1977年经五次放淤,累计放淤93天,总引水量16.7亿米3,落淤泥沙7 516万米3,淤地24万亩,占控制面积的58.5%,其中沙质土壤有5万亩,壤土6万亩,淤土13万亩。淤厚一般为0.5—1.0米。1969年前粮食总产为379万公斤,1977年粮食总产达到707万公斤,增长86.5%。并促进了林牧业的发展。
3.菏泽市刘庄灌区放淤改土工程。刘庄灌区放淤改土前有耕地24万亩,其中涝洼地4万亩,盐碱地6.5万亩,瘠薄地2万亩,粮食亩产平均50—100公斤。自1966年以来,每年的秋、冬季节修筑沉沙池,春、夏季节修筑围埝淤地改土,到1985年,共修筑沉沙池13个,面积6.2万亩;在不易做沉沙池淤改的地块修筑围埝淤地,修筑围埝10处,共10万亩。其中有12.5万亩涝洼沙碱地全部淤了一遍,平均淤厚0.58米。淤改后,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1985年全灌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5.6万亩,亩产425公斤,总产6 630万公斤,向国家贡献粮食3 150万公斤。1981年典型调查表明,每淤改一亩地净收入最低166.1元,最高266.94元,未淤改的每亩地净收入最低22元,最高126元。
4.黄河南展区放淤工程。黄河南岸垦利段展宽工程完成后,于1979年利用已有涵闸引黄放淤,改造展宽区内部分盐碱地。曹店闸、胜利闸、路庄虹吸管连续放水27天,引水6.17亿米3,引进泥沙3 260万米3,着淤面积8.2万亩,淤厚最大2米以上。1981年淤区内5万多亩小麦喜获丰收,总产达500多万公斤。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