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胡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胡琴

❶唐宋史籍所载中国北部和西北部少数民族传入中原的乐器,通称胡琴。如琵琶、五弦、月琴、箜篌等。
❷拉弦乐器。凡二胡、四胡、京胡、板胡、坠胡、粤胡、马骨胡、二弦等,都可称为胡琴。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自作《凯歌》: “马尾胡琴髓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可证马尾胡琴的存在。《元史·礼乐志》: “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与今胡琴稍有差异。唐时奚琴不用马尾弓,而用竹片磨擦发音,沿之宋代称为稽琴。以后不复再见有瓢形音箱的胡琴和竹片擦奏的稽琴,可能融为一体。

胡琴

中国古代弦乐器。可分为泛称与专称两种。泛称者,中国古代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琴类乐器(如琵琶、三弦、火不思等) 的总称。专称者,始于元代,宫廷宴乐中用之。用形与 “火不思” 相似,琴首雕有龙头,二弦,用马尾弓拉之以发声。南方又称为 “第二弦子”。教坊乐工多精于此艺。至明代,四夷乐舞用之。清代除胡琴外,另有一种 “番部胡琴”,其琴筒为椰壳,琴杆为竹棍,琴弓亦以竹杆系马尾,其功効,则与 “胡琴”、“奚琴” 等大同小异。此后,胡琴功能不断改进,种类增多。今日常见者,又可根据其形制及功用的不同,分为二胡、 京胡、极胡、 粤胡等不同类型的胡琴。

胡琴

唐宋时原指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琵琶、忽雷等拨弦乐器,宋以后指拉弦乐器。有二胡、京胡、板胡、四胡等种类。

胡琴

❶回族民间乐器之一。形式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拉之。弓弦用马尾制作。元朝宫廷宴乐之器,渐为中国主要民族乐器之一。
❷见“马头琴”。

胡琴

❶唐宋时来自北方和西方各族拨弦乐器的统称。如琵琶、忽雷等。
❷拉弦乐器。最早载于宋沈括 《梦溪笔谈·凯歌》:“马尾胡琴随汉车”。元时用于宴乐。《元史·礼乐志》载:“胡琴, 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今用者琴筒以蛇皮或桐木板蒙面,筒上装琴杆,杆端设木轸二或四, 从木轸到筒底张弦。琴筒面置琴玛架弦, 以弓张马尾纳二弦间。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拉弓,使马尾擦弦而发音。有二胡、京胡、板胡、四胡等不同形制。用于独奏、伴奏和合奏。为现代民族乐队中常乐器。

胡琴

蒙古族弦乐器。满族崛起之初,皇太极率兵征服蒙古族察哈尔部获之。琴身、弓杆为木质或竹质,杆上端饰龙头,方柄,龙头下山口纳二弦于槽内,弦为马尾制成。音箱为倒梯形或半梨形。演奏时,左手持琴杆,音箱置双腿间,右手持弓拉奏。清朝宫廷用于演奏宴乐中之蒙古乐曲及番部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