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脱粒与收获机械
公元前1000年左右,云南进入青铜文化时期,滇池地区有一种半月形穿孔铜刀,和当地新石器遗址中出土的半月形穿孔石刀近似,这是云南最原始的收割庄稼的工具。进入公元一至二世纪,云南在东汉时期已普遍使用铁制镰刀延习至今。
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农村先后推广使用脚踏打谷机,畜力摇臂式收割机等新式农具。随后,引进前苏联自走式和牵引式谷物联合收割机,云南向收获、脱粒机械化迈出了新的一步。从70年代起随着大办农业机械化,广大农村已普遍使用人力打谷机、小型割晒机、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等机具。尤其是1980年9月,云南省用地方外汇60万美元,从日本井关公司引进稻麦联合收割机分别在陆良、祥云两县推广示范。1985年,又先后从福州引进110型、从柳州引进桂林2号联合收割机分别在昆明、保山、德宏、曲靖、腾冲等地县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到1999年底,全省共有脚踏打谷机80万台,机动脱粒机92 391台,机动收割机39台,联合收割机360台,割晒机316台,总动力达22.94万千瓦,当年实现机械收割面积2.6万公顷,机械脱粒稻麦总量235.99万吨,占全省脱粒粮食总量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