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二) 1966—1978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二) 1966—1978年

1966—1968年, 受 “文化大革命”的冲击, 全区社队工业企业险遭扼杀, 建筑和运输企业濒临瓦解, 农民个体经营的畜禽养殖和自留地生产等受限制, 外出劳务等正当副业横遭批判。农业推进 “以粮为纲”, 全区粮田 “三熟制” 全面铺开, 早秋粮种植面积逐年增多, 粮田复种指数年年提高, 粮田年平均复种指数高达253%。1968年, 全区工业企业减少到96家, 职工减少到7 333人, 分别比1958年减少67.6%和43.4%, 其中社办工业企业仅存18家, 职工减至1 254人, 年产值只有500万元,比初创时的1958年分别减少90%、84%和17%, 产值比由原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5%降至8%, 下降7个百分点。运输和建筑企业处于徘徊状态。1970年根据 “围绕农业办工业, 办好工业支援农业” 的方针,并为解决 “上山下乡插队知青” 就业及农村本身劳动力过剩等问题, 同时在广大干部、群众对 “左” 的干扰的抵制下, 全区工业企业有所发展, 职工队伍和工业产值在 “四五”、“五五”期间逐年增加, 建筑和交通运输企业等从蛰伏状态转入复苏, 并试建队办工业企业和建立社办建筑工程队。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推动了其他行业的兴起。至1975年末, 全区工农业总产值比 “三五”期末的1970年增长70%, 其中工业产值增长1.03倍, 职工队伍扩大到2万多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农业处于缓慢发展状态, 各乡镇千篇一律地推行粮棉各半和 “两水一旱”粮田栽种方式以及以猪为首的穷养猪, 农业内部结构和生产布局很不合理, 农民收益十分低下。至1976年, 全区耕地复种指数高达243%, 粮田复种指数高达276%,生产队一级社员人均年收入仅162元, 20%农户全年劳动所得不足支付队里分得的粮草款。
1977—1978年, 是结束了十年动乱后全区各业发展回升期。至1978年底, 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6 626万元, 比1976年增长22.7%, 社会商品零售额18 219万元, 比 1976年增长11.5%, 货物运输量252.15万吨, 增长1.4倍。


(二) 1966—1978年

受“文化大革命”等因素影响,南汇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197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为10.89亿元,比1965年增长1.17倍,13年平均递增速度为6.1%。在此期间,尤其是后二年, 由于乡镇 (社队) 工业发展较快, 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初期的60%左右下降至后期的50%左右。


(二) 1966—1978年

这一阶段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经济工作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大力推行粮食作物三熟制,年均粮食复种指数高达252%以上,出现了一批粮食亩产超“双纲”公社、超“三纲”大队、生产队。1969年,全县粮食常年亩产743.5千克,名列全国第一。此时,由于农业结构不合理,各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很少,家庭副业等多种经营受到限制,因此尽管粮食产量很高,但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1970年全国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后,围绕为农服务,社队工业开始发展。1972年,各生产大队纷纷办起农机修配厂(或称五金厂),产品达990多种,全县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开始超过农业,达到53.21%。随着城市大工业的部分技术、设备和产品向郊区扩散,社队工业有所发展。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1 116万元,比1965年增长546%,年递增15.4%;全县拥有社队工业企业436家,职工56 648人,分别比1965年增长407%、8 380%。


(二) 1966—1978年

“文化大革命” 期间, 农业片面强调 “以粮为纲”, 推行 “三熟制”, 复种指数高达236%, 虽然粮食总产量有增长, 但农业长期处于 “高农本、低效益”状态, 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养猪生产, 1970年全县达到 “一亩田一头猪”,1976年、1978年, 两次全国养猪生产现场观摩会在金山召开。1966—1970年的4年中, 全县工业产值年平均增加不到1 000万元。1970年全国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后, 社队工业才开始复苏, 1971年, 全县工业总产值接近1亿元。1976年后, 通过拨乱反正, 经济又重新得到较快发展, 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28亿元。


(二) 1966—1978年

受 “文化大革命” 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在 “以阶级斗争为纲” 和 “以粮为纲”等 “左” 的思潮干扰下, 不准集体搞多种经营, 不准社员搞家庭副业, 把社队工业说成是 “脱轨转向”, 结果粮食产量上去了, 农民收入水平依然很低。到1976年, 皮棉亩产35千克, 比1966年减少20千克,油菜籽亩产109千克,比1966年减少19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入10年间只增加19元。1970年,全国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后,全县社办工业从少到多,队办工业从无到有得到稳步发展。1978年,全县社队工业企业有641家,从业人员7.45万人,工业总产值4.46亿元(90年不变价), 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8.6%,社队工业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