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二)人工放流增殖水产资源开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二)人工放流增殖水产资源开发

福建省海岸线蜿蜒曲折,港湾众多,全省共有大小港湾125个,其中许多港湾口小腹大。同时海洋水产资源种类多,可作为增殖对象的经济品种多。为了恢复江、河、湖、海的水产资源,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从80年代初起,福建省开始在闽江、赛江、九龙江、龙津河、金湖、东吾洋、罗源湾、三都湾等放流鱼虾贝类。在“六五”时期,共放流鱼类300万尾、对虾8 000万尾、鲍鱼300万粒、中华绒螯蟹300万只,使这些品种的自然资源得到了明显恢复和提高。如霞浦县东吾洋在1982年、1983年人工放流虾苗后,年对虾产量逐年上升,产量从过去的10吨左右,扩大到1985年的30多吨。闽江、赛江的自然放流,也使江河捕捞量有了较大幅度上升,1985年产量达6 241吨。“七五”时期,全省共集资近800万元,放流区域扩大到“三湾”(三都湾、罗源湾、泉州湾)和“三江”(闽江、赛江、樟江)的39个县市,总共投放对虾苗16亿尾以上,放流蟹苗3亿多尾,形成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1990年,全省共筹资230多万元,投放“三湾”对虾苗5亿多尾,回捕成虾400多吨,创产值400多万元;投放“三江”中华绒螯蟹苗8 423万只,回捕商品蟹415吨,创产值1240多万元,投入产出比达1:40。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