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农村用能特点
1. 炊事用能逐渐从生物质能向高档次的商品能源转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新式楼房的建造,家用电器的使用,劳动工时价值的提高,使农村生活用能档次出现了很大变化。浙江农民长期以来直接烧薪柴秸秆的炊事习惯,正在逐渐向使用方便卫生的优质燃料转变。到1992年底,全省农村已有电炊用户220.39万户,液化石油气用户178.08万户。
2. 农业机械能耗比例小。80年代以来,浙江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耕作、收获、植保和田间运输等绝大部分操作,仍然以畜力和人力为主。全省虽然拥有大型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28. 6万多辆,但75%以上是用作交通运输工具。因此,农业生产耗能占农村生产用能的比例很小。
3. 乡镇企业用能递增快,浪费严重。到1992年底,浙江省乡镇集体企业总耗能比1990年递增了25. 71%,但由于这些企业所用的设备大都来自大工业厂矿淘汰或报废的机器,效率低,又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节能措施,因而能耗高,浪费严重。一些企业自备柴油发电机,每度电的发电成本高达1元以上。特别是一些小化铁炉和小冶金炉,是乡镇企业的耗能大户。
4. 农村能源供需缺口大,供应混乱。浙江省农村能源可开发量为823. 78万吨标煤,而需求总量为1 697. 95万吨标煤,缺口量达850多万吨标煤。主要表现在油和电紧张。近几年来,农村使用的柴油、汽油,除耕种机械需要,供应一点平价柴油、平价电外,其他均为高价油、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