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橄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橄榄中国史籍所见之西方物产。《酉阳杂俎》卷18: “齐噋树出波斯国,亦出拂林国。拂林呼为齐虚(原注: 音汤兮反)。树长二三丈,皮青白,花似柚,极芳香。子似杨桃,五月熟。西域人压为油,以煮饼果,如中国之用巨胜也。”齐暾为波斯语zeitun之译音,即橄榄。阿拉马人(Ara-maian, 在叙利亚北部)称zaita, 音译为齐。闪米特人(Semite)最初种植此树,传之波斯及其他各伊兰民族。元末摩洛哥人依宾拔都他《中国游记》特别指出中国没有橄榄。《本草纲目》卷31载:“马志曰: 有一种波斯橄榄,生邕州。色类相似,但核作两瓣,蜜渍食之。” 橄榄橄榄是福州特产,产地主要分布在闽江下游两岸,以闽侯、闽清两县的产量最多。橄榄别称为“青果”、“忠果”、“谏果”、“福果”。 橄榄Chinese olive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季蜜源植物。学名Canarium album (Lour.) Rae-usch.。别名山榄、白榄、黄榄、青果。橄榄科,橄榄属。常绿乔木。高10~20米。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5,卵状矩圆形,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白色,核果卵状矩圆形。(见图) 橄榄 产中国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贵州和台湾等地有栽培,其中广东、福建栽培最多。越南、老挝、柬埔寨亦有分布。喜温暖湿润、雨水充足的环境,常栽植在道旁、路边或生于低海拔杂木林中。5月中旬至6月上旬开花,泌蜜丰富,花粉较多,一群蜂可取蜜5~10千克。蜜颜色较浅,具清香,甘甜,为中上等蜜。 橄榄属在中国有7种,分布在华南和西南各省区,都是较好的蜜源植物。 橄榄Chinese olive橄榄科橄榄属常绿果树, 大乔木。又名青榄、白榄、黄榄。学名Canariumalbum Raeusch.。菲律宾橄榄(C.ovatum Eng.), 果实生食、熟食均可, 种仁并可榨油。爪哇橄榄 (C.commune L.), 果熟时紫黑色如乌榄, 可生食、醃制或榨油食用。台湾已引种,在气候干燥地区生长良好,并可作行道树。 橄 榄 1. 花枝; 2. 果枝; 3. 种子 栽培技术要点 多采用嫁接繁殖, 10月至11月采种, 果实经堆沤腐烂后, 取出种子, 洗净凉干、沙藏。2月上旬播种,株行距12~15厘米×18~21厘米,也可条播或撒播,长出真叶后补苗或移植。齐苗后开始施薄肥。苗期注意防寒、排水。经加强管理, 1~2年可出圃定植。橄榄通常先种砧苗, 待树干胸径约12厘米时, 在3月至4月进行镶接。接穗选2~4年生芽壮、节密的良种枝段。也有在播种后2年, 进行补片芽接。 橄榄多栽于山地丘陵地。3月至4月定植,株行距6~8米, 穴深宽各约1米, 施入腐熟有机肥。种大苗时宜剪除部分叶片, 修剪大根,压实泥土使与根密贴。幼年树冠可通过摘心或短截, 培养矮干短主枝的丰产树型。结果树全年施肥2次, 即开花前和采果前、后各施1次, 也有于果实发育期再施壮果肥或11月至12月再施过寒肥。全年中耕2~3次。成年树要注意培土护根。果实成熟用人工采摘,或于收果前3~4天喷300ppm乙烯利, 收获时震动大枝使果实脱落。 主要病虫害有树瘿病、天牛、卷叶蛾幼虫、金龟子、尺蠖、叶蝉等为害枝干或嫩梢。 经济价值 橄榄鲜果可助消化、开胃下气、生津止渴、治咽喉肿痛、消酒毒、止泄泻。每100克果肉含脂肪6.55克, 碳水化合物5.64克,维生素C21毫克,钙204毫克。果实可加工成甘草榄、蜜饯榄、盐渍榄等各种凉果。果核可制活性炭。木材可制家具。橄榄树耐旱、耐瘦瘠、易管理, 可作山区经济林栽培。 橄榄white canarytreeCanarium album,别名青果、山榄。橄榄科橄榄属常绿乔木。染色体数2n=48。高达20m。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5,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18cm,全缘;圆锥花序,花杂性,形小,白色,芳香,花期5~6月;核果黄绿色,果期10~11月。产中国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四川、云南及贵州南部,广东南部广为栽培;越南也有分布。喜暖热气候,易受霜冻。不择土壤,凡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山地酸性砂质红壤、黄壤,以及平原冲积土均生长良好。较耐干旱,不耐湿。多行播种和嫁接繁殖,也可扦插。播种一般在春季进行,播前用100℃开水浸种,自然冷却后用冷水浸泡一天,点播。嫁接用于繁殖优良品种。常见虫害有星天牛和小金龟子等。 本种树姿优美,绿荫如盖,树龄可达百年以上,是优良的绿化兼果用树种。华南常用作行道树和绿荫树;根系深,抗风力强,也是很好的防风林树种。果实可生食或渍制。 同属植物常见栽培的还有乌榄(C. pimela),小叶7~9,果实紫黑色。产中国广东、广西,越南也有分布。 橄榄又名“青果”、“白榄”。产于闽、广。形状为中间粗两头尖,色青,可生食; 蜜渍盐藏,亦佳。 橄榄Ganlan橄榄科。又名白榄、青果。常绿大乔木,高达20米,有胶粘性芳香的树脂。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椭圆状卵形,揉之有橄榄气味。圆锥花序。核果椭圆形,熟时黄白色。分布华南至西南。以广东、福建栽培最多,热带树种。果可生食,有解渴、解毒功效,治咽喉肿痛,果味先涩后甘;种仁可供食用或榨油;为良好的防风树种和行道树;木材可制家具、农具、建筑等。 橄榄Canariumalbum又名“青果”、“白榄”。橄榄科。常绿乔木,高10~20米。有芳香胶粘性树脂。核果呈椭圆、卵圆、纺锤形等,青绿色,成熟后黄绿色。果肉厚实,质脆味美,可供鲜食,也可加工成盐渍橄榄、糖渍橄榄、五香橄榄、甘草橄榄等。核坚硬、也呈纺锤形。鲜橄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含钙量较多,100克中约有200毫克,适于老年人食用。食用橄榄不仅有开胃下气、助消化的功效,还有利咽清肺、生津解毒的作用。可治流感、白喉等症。橄榄性喜温暖,乌榄(Canariumpimela)主要产于广东,栽培较多,肉味苦涩,含橄榄油较多,可腌食而不宜鲜食。橄榄(白榄)以广东、福建、广西、浙江、四川、云南、台湾栽培较多,优良品种多个。西方喜用橄榄枝叶作为和平的象征。
橄榄white canary treeCanarium album(Lour.)Raeusch.,又称白榄。橄榄科,橄榄属。常绿乔木。2n=48。原产中国华南地区。福建省栽培最多。树姿优美,含胶黏性芳香树脂,适应性强。羽状复叶有小叶9~15片,小叶背面网脉上有极小窝点而略呈粗糙。花序通常与叶等长或略短。核果椭圆形、卵形或纺锤形,成熟时绿黄色,纤维较少,质脆味甜。播种或嫁接繁殖。品种可分鲜食和加工用两大类。食后回甜而无涩味的供鲜食用;有涩味的多充加工原料。 橄榄 橄榄又名青果、白榄。西汉长安上林苑植物之一。橄榄科。常绿乔木。有芳香胶粘性树脂。性喜温暖。果实可食用。中医以果实入药清肺利咽,主治咽喉肿痛。《三辅黄图》所载上林苑奇草异木中有:“……橄榄……皆百余本。”但因南北异宜, 岁时多枯瘁。 橄榄橄榄科橄榄属常绿乔木。原产中国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栽培历史悠久。全属约100种,产亚洲、非洲。中国7种,坐果树只有本种和乌榄。乌榄不能生食,需加工作榄豉。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3枚,对生,革质。树高10~20 m。叶长6~14 cm。核果椭圆形,长2.5~3.5 cm,生食味涩而甘甜,加工的五香榄、甘草榄、淮盐榄,开胃、清口、助消化。种仁可榨油。广东、海南、福建、四川野生或栽培。核内有种子1~2粒。花小,两性或杂性,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花白色,芳香。花期4~5月,果期10~11月。适宜生长的年平均温度20~22℃。栽培品种有猪腰榄、汕头白榄等10余个。优良园林绿化观赏树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